贺铸《芳心苦》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芳心苦》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①芳心苦:本篇词调为《踏莎行》,“芳心苦”是作者根据文义改题的新名。亦自残宋本《东山词》卷上抄出。②回塘:南朝梁·萧统《文选》卷四《赋乙·京都中》录汉·张衡《南都赋》:“分背回塘。”唐·李善注引三国魏·张揖《广雅》:“塘,堤也。”别浦: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水部》下《浦》引晋·周处《风土记》:“大水小口别通为浦。” ③“断无”句。唐·崔涂《残花》诗:“蜂蝶无情极,残香更不寻。”断无,绝无。慕,爱慕。“红衣”句:唐·羊士谔《玩荷花》诗:“红衣落尽暗香残。”赵嘏《长安晚秋》诗:“红衣落尽渚莲愁”。红衣,喻指莲荷花瓣。北周·庾信《入彭城馆》诗:“连浦落红衣。”芳心苦,莲子有心纤细而色碧,味苦。④返照:太阳落山时,天空因反射作用而短时间地发亮。“依依”句:唐·李白《渌水曲》:“荷花娇欲语。”杜牧《朱坡》诗:“小莲娃欲语。”骚人:本指赋《离骚》的屈原,后亦泛指诗人,尤其是忧愁失志的诗人。按《离骚》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语,故此处托想莲荷引骚人为同调。⑤“当年”句:唐·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无端:平白无故、没来由。

【译文】 在杨柳掩映的弯环的堤畔,在鸳鸯嬉戏的偏僻的水浦,绿萍涨满,阻断了采莲船儿的来路。绝没有蜜蜂、蝴蝶爱慕莲花那淡淡的清香,她红色的花瓣凋落殆尽,结成的莲子呵,心儿是那样的苦!

夕阳的回光迎接着晚潮,飘动的云彩挟带着暮雨,莲姑娘依恋地仿佛在和忧愁失志的诗人晤语:当年我不肯轻率地嫁给春风,谁知道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秋风所耽误!

【集评】 清·许昂霄评“断无”二句:“身分。”又评“当年”二句:“有美人迟暮之慨。”(《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此词必有所指,特借荷寓言耳。通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有多少惋惜,有多少慨叹!淋漓顿挫,一唱三叹,真能压倒今古。”(《云韶集》卷三)又:“此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白雨斋词话》卷一)

近代·俞陛云:“屏除簪绂,长揖归田,已如莲花之褪尽红衣;乃洗净铅华而仍含莲子中心之苦,将怨谁耶?故下阕言当初不嫁春风,本冀秋江自老,岂料秋风不恤,仍横被摧残:盖申足上阕之意也。”(《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总案】 词人才兼文武,素有治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但由于是武官而非进士出身,在右文抑武的宋代,本就难以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更由于他志行高洁,不阿权贵,故在北宋后期新旧两党交替执政的任何时候都不得志,始终沉沦下僚。此词即借咏莲吐诉自己怀才不遇的一腔政治愤懑,人与花打成一片,比兴卓绝,寄托遥深。唐人高蟾应举下第后有绝句云“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春风怨未开”,竟以此被权贵们认作不务躁进,遂尔策名进士,平步青云。读其诗,总觉得是有意向垄断科举大权的上层统治集团卖乖,不免有矫情作伪之嫌。相比之下,词人不平辄鸣,反见得坦荡任真。况且压抑人才固是封建制度的一大弊病,词人的遭遇不仅为个人悲剧,故词中这怨悱愤激,自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此词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传统。但《离骚》表现为“香草一君子”、“美人一君子”之分喻并列型式;此词则是“香草一美人一君子”三重架构,即先以香草比美人,再以美人比君子,象外成象,比中有比,盖学《骚》而能自成面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