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月下笛》翻译|原文|思想感情|赏析|评点

宋词鉴赏·《月下笛》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注释】 ①孤游:独游。万竹山:《赤城志》:“万竹山在(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极险隘。岭上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薛左丞昂诗所谓:‘万竹源中数百家,重重流水绕桑麻’是也。黍离:《诗经》篇名。东周大夫出行至旧都镐京,见“宗庙宫室,尽为黍离”,感伤而作此诗。后用以表现故国之思。②甬东:今浙江定海县。③连昌:连昌宫。唐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阳县西,多植柳,元稹有《连昌宫词》写安史乱后行宫残破荒凉。此处借指临安故宫。④张绪:字思曼,南齐吴郡人,官至国子祭酒。风姿清雅,武帝植益州刺史刘悛所献蜀柳于灵和殿前,尝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见《南史·张绪传》。此处以张绪自比。⑤断桥:杭州西湖桥名。⑥西州泪:《晋书·谢安传》载,晋羊昙在谢安死后,行不经西州城门(在今南京市西),有时大醉而至,不禁痛哭而去。杜曲:地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唐时杜氏世居于此,故名。杜甫《曲江》:“杜曲幸有桑麻田。”此借指故乡。⑦“恐翠袖”三句: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 万里蓝天只见孤云飘荡,旧地重游渐渐进入深山,昔日同游故人今在何处?寒窗梦里常忆旧时我们经行的小路,大概临安故宫,已无先前那么多柳树。朋友星散,令我最难熬的,是独自聆听嘀嘀嗒嗒的夜雨。常常梦醒后寂寞凄冷,拥着被子独看烛影摇曳,有谁能相话语。

从前风姿清雅的张绪,为什么久久还不能归乡去?断桥边傍人的鸥鹭零落殆半。现在我也浪迹天涯,谁知道此时的心事真苦!只愁又要洒泪西州,不知道故乡风物、人家依然在否?恐怕我的故人,在天寒日暮犹自倚着那梅花树。

【集评】 近代·俞陛云:“玉田词每隐君国之思,此则明言黍离之感,抚连昌杨柳,访杜曲门庭,亡国失家之痛,并集于怀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唐圭璋:“此首起句不平,飘然而至,记个人今日之孤游。‘寒窗,两句,忽折入,记旧时同游之人。‘连昌’两句,记山中夜雨之感。‘漫惊回’两句,记山中无眠之苦。换头,伤归迟。‘天涯’两句,伤羁旅。因人不在,而忆及同游;因雨难听,而不能安眠;因归迟,而感羁旅。一气贯注,步步扣紧。‘只愁’两句,揭出怀人之意,与篇首呼应。末承上设想故人之清高,不改初志”(《唐宋词简释》)。

【总案】 此词作于元大德二年(1298),作者时年五十一岁。二十年国破家亡的流落生涯,并未磨掉其亡国之痛,相反却练就了他耐寒耐独的个性,其词亦渐入苍老之境。个人身世的凄凉使他越发体会到亡国的痛苦,表现在词中就是作者极力把个人凄惨的心境和故宫之衰败揉合在一起,写得如泣如诉,低回婉转,传达出一种沉痛的哀思。这种情感只能是遗民的心曲,它与南渡词人所表现的情感有明显的差异。南渡词人的词感情基调是忧愤,忧愤的是有所作为而不能为,故词有一种向上的冲力,其痛如针刺肤;而宋末遗民之词的感情基调是哀伤,哀伤的是无可奈何而无所为,故词有一种向下的沉力,其痛深入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