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远别离》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远别离

李 白①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②,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③。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④?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⑤。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⑥。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⑦。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⑧。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⑨?        

帝子泣兮绿云间⑩,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注释】

李白:见《长干行》。

②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魂游潇湘洞庭。

③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岳阳市西。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二水由南至北,合流后流入洞庭湖内。浦:指水边。

④海水:此指洞庭之水。古人指水大而深处,皆曰海。此离苦:“海水直下”二句是倒装句法,谓生死之别,永无见期,其苦如海水之深,无有底止也。

⑤“日惨惨”二句:指天昏地暗,白日无光,猿啼鬼啸的悲切之状。猩猩:此泛指猿类。啼烟:在烟雾中悲啼。鬼啸雨:鬼在雨中哀叫。

⑥皇穹:即苍天。此喻指朝廷。此句似与上句互倒。即“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我纵言之将何补”?这句意谓: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凭凭:象声词,形容雷声大而急。

⑦“尧舜”句:此句为一紧缩句,意即“尧当之亦传舜,舜当之以传禹”。之:指下文“君失臣”和“权归臣”之局势。《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鼠变虎:东方朔《答客难》:“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以上两句是说,人君一旦失权于臣,犹龙之化鱼。奸臣一旦揽权,犹如鼠之变为虎。

⑧尧幽囚:《史记·五帝本纪》注引《竹书纪年》上说,尧让舜继承君位,本非禅让,而是因为“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野死:传说舜是在征伐有苗中,死于苍梧之野。事见《国语·鲁语上》。此句是说舜也死得不明不白的。

⑨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此山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云九疑。传说舜即死葬九疑,是为零陵。重瞳:此指舜。据说他的眼中有两个瞳子,故他又名重华,事见《史记·项羽本纪》。

⑩帝子:指娥皇、女英。因为她们都是尧帝的女儿,故称帝子。绿云:指竹林。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郭璞注:“山今在零陵营道县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总称其地为苍梧也。”

竹上之泪:《述异记》卷上:“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

【诗本事】

《远别离》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十二列入《杂曲歌词》。天宝后期,唐玄宗荒于朝政,李林甫、杨国忠擅权。李白忧心忡忡,便借古题以讽时弊。

【赏评】

这是一首奔腾悲苦的生离死别歌。诗从娥皇女英的故事说起。她们因舜远行,追至潇湘。“海水直下万里深”一句不但写出了她们心中离苦的深刻,也与潇湘水雾迷蒙的悲剧环境气氛相合。“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二女还在追寻,诗人知道现实已是“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但“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他没有说话的机会,只能看着悲剧继续上演,终于造成了舜的死亡。这时二女在潇湘得知消息,即使想要寻得尸骨也不能了,因为“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这实在极为凄惨,只能让舜孤独地留在群山某处了。二女为此在潇湘竹林中哭泣,最终选择了投水殉情,“随风波兮去无还”。诗人为她们“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深深同情并发出了“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的喟叹。

这首诗歌应该意在刺时,当时玄宗失权,将朝政交予李林甫杨国忠,李白意识如此下去,即使是舜这样的贤君也会无法保留社稷妻子。后来玄宗果然与杨贵妃上演了这样一出“远别离”。

诗歌气势奔涌,意象凄美,将这个悲剧写得惊心动魄。“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诗句流动,境象转换,何等凄美。以“绿云间”代指竹林,不但合于帝子后来成仙的传说,而且使得二女悲泣于竹林中的图景变得飘逸绵渺,美不胜收。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一句哀婉凄绝、掷地有声,这才是真正的“此恨绵绵无绝期”,才是真正感人真正有力,和将之直说出来的笨伯两相比较,高下立现。

【诗评选辑】

①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②元·范梈(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此篇最有楚人风。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