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月夜忆舍弟》抒情赠友离别诗赏析

月夜忆舍弟

杜 甫①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②。

露从今夜白③,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④。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⑤。

【注释】

杜甫:见《月夜》。

②戍鼓:戍楼上的鼓声。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

③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节的夜晚。白露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9月8日前后。

④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⑤长:一直,经常。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本事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是时关中大旱,饥荒严重,诗人弃官离职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兵荒马乱中,与兄弟四处离散,因作此篇。舍弟: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弟弟。

【赏评】

诗歌开头写出了战争频仍所导致的荒凉边塞景象。夕阳里声声戍鼓,就给人以荒凉的印象,何况杳无人迹,只有大雁飞过留下一声鸣叫。下句优美而深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都无理,即使当天是白露节,露也不会斩截地自今夜而“白”;月亮更是同照古今中外,没道理只在故乡才“明”。可是诗歌的美,诚如《红楼梦》中香菱所说,是看似无理,想去却有情,而且余味不尽的。寒露下,人心也感到凄凉,在身遭乱离的诗人眼中,露水岂不是忽自今日而白?这句还给人一种“千里自今夕”的,此后离情更绵绵不绝的感受。月是故乡明,则比较好理解,是人心向往处事事可留恋罢了。兄弟分散,诗人用“有”、“皆”二字,加深了悲剧感,表示自己身边至亲一无所在;“无家问死生”,乃是双重的悲剧,亲人生死未卜,而且家园无存,连一点消息也得不到,写得十分惨痛。最后一句说时代混乱,非止一日:因为断断续续的战争,书信久已不通,何况此时正在用兵之中?诗人用这句将眼光从一己的痛苦转向大众的痛苦,我们能隐隐感受到他对战争的愤怒以及对国运的担忧。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原因除了他诗艺精湛,还源自他最普遍的同情与关怀,因此时代的重压于他比别人尤甚。这样的悲悯融于诗中,仿佛纸页也变得沉重了。

【诗评选辑】

①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六: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其句而用之。盖如此则语峻而体健,意亦深稳矣。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②宋·俞文豹《吹剑录》:杜工部流离兵革中,更尝患苦,诗益凄怆。《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孤雁》诗:“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其思深,其情苦,读之使人忧思感伤。

③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月夜忆舍弟》之悲苦,后四句一步深一步。

④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卷十六:真气卷舒。

⑤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七引周篆曰:伤心折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