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孔平仲
爹爹来密州, 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 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 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 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 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织, 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 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 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 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奶奶, 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 或对饮美食。
一一俱上心, 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 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 举目数千里。
这是作者用诗的形式,仿自己长子广孙的口吻所写的一封平安家信。
诗分上下两段,各十四句。上段是以广孙的口吻,陈述兄弟五人的情况。先说爷爷没有见过的两个最小的弟弟:牙儿长得秀气又结实,郑郑已经长出了牙齿。再述自己和另外两个弟弟:“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中间分别插上“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这样充满天真和稚气的猜度之词,既写出了爷爷喜爱孙儿的心情,也流露出孙儿想念爷爷的真情。最后用一句“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结束上段。这一句带有双重语意,既是广孙自言兄弟五人与爷爷相又仿佛是诗人不自觉地换上自己的口吻:何时能阖家团聚,让这些孩子团团跪拜于爷爷面前,共享天伦之乐。
下段十四句,专写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借用广孙的口吻,兼述诗人自己对父长辈的眷恋。诗人的父亲孔延之,庆历年间中进士,九迁至司封郎中,其时正在京为官,故诗中说“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诗人尚有八十五岁的祖母,诗中也以孙的口吻向曾祖母问候:近来太婆婆吃饭和睡眠怎么样?问候语之后,才借用孩子的眼光写自己对父母的思念。每逢佳节之时,或当美味佳肴,思亲之情一一涌上心头,盼望着归乡省亲的日子,甚至屈起指头计算着时间(诗人在密州任职已满两年三年一迁,就有机会归省,此处当为实写)。这些情景都落在孩子的眼里,成了向爷爷“汇报”的材料。结尾四句,又举出近日的事情为例,说明全家人的思念之情。“日又开炉”,是说全家人又围炉团坐,享用佳肴美餐。外边北风怒号,室内其乐融融但是这种热闹的气氛很快就随着父母的思亲之情而低沉下来。父母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爷爷奶奶而闷闷不乐,小兄弟五个也不敢再肆情欢闹。拈出个“实例”来汇报情况,这完全符合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和习惯。
这首诗章法整齐,双句押韵,清新流畅而又情真意切。短短的诗歌代替了数言家书,把对长辈的问候、思念、眷恋以及渴归之意、怀乡之情一一表达出来,既合孩子的口吻和心理,又处处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这种写法,在古代诗歌中算得上是别具一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