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 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 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 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 何用多言伤我情。
靖康初年,洪炎家居洪州,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金兵入洪州,建炎四年,洪炎避难居金溪。此诗当作于此时。
杜鹃一般在农历三月开始啼叫,三月正是百花零落的暮春时节。《离骚》有“恐鹈鴂(即杜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杜鹃叫也就象征着春归花落。由于金溪位于南方,虽则是二月天气,这在北方尚是早春,但这里杜鹃已经开始啼叫,群芳争艳也随之消歇。不待春风吹拂,树已繁茂,绿叶成荫,何用小小杜鹃啼血悲鸣催归,春天已经逝去了。诗的前四句通过南国二月已是晚春的景象的描写,寄寓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情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树时一声。”芳菲消歇,地域之异,牵动了诗人的乡愁,因此夜不成眠,移灯北窗,眺望故国,但家山难望,这时又从南山高林中不时传来杜鹃的啼叫声。此联化用晚唐崔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鹈鴂隔花时一声”(《湘中谣》)的意境,但属对工巧,“北窗”、“南山”搭配得好,紧扣题旨。“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融蜀帝化杜鹃的民间传说,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杜鹃人格化。诗人对杜鹃说:“你日夜不停地叫着‘不如归去’,但你却无处可归,我也同你一样,故乡沦陷,有家难归,你我同命相怜,又何必声声催归,徒然引起我的感伤呢?”唐无名氏《杂诗》:“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杨万里《出永丰县西石桥上闻杜鹃》:“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等,与此联意境相似,但《杂诗》侧重我,而杨诗强调了物,这里则物我皆伤,怨中有怜,感情更为深沉。杜鹃的悲鸣与诗人哀伤喟叹汇在一起,不但渲染了流落异乡的悲愁,而且也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牢落,物我归一,极富于感染力。
全诗以山中闻杜鹃为线,并熔铸前人诗句,借以抒发自己的羁旅乡愁,用典贴切自然,感情亦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