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丘逢甲·送颂臣之台湾》原文赏析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百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台湾廪生谢道隆,字颂臣,曾参加丘逢甲在台湾领导的抗日军事活动,担任“壮字营”统带。起义失败后,同作者一同离台内渡。1896年(光绪廿二年)初夏,他重返台湾,图谋举事,作者特写下八首组诗送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谢颂臣是作者患难与共的战友,这次重回台湾,为收回失地再举义旗,他当然极力支持赞助。写诗送行,既表示对战友的热情鼓励,也是向台湾父老表明自己壮心犹在,待时再起的心迹。这首诗尤其写得言峻气盛,激动感人。
首联以托人捎口信的语气向颂臣说: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榜”是木牌。“念台”,指作者在家乡镇平县淡定村建造的住宅“念台精舍”,他嘱托颂臣回到台湾向关心他的亲友说:我决忘不了那边的父老乡亲,不信请看我家门首就高高悬挂着“念台精舍”的匾额。次联再说到自己起义失败后的反思:“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军事斗争尽管完全失败,但像古人所说“死灰还可以复燃的”。“溺”是用小便浇灭死灰,不让它复燃,表示对人轻蔑悔慢。这里反用其意表示不甘屈服,要反抗到底。三联提出自己恳切的希望:“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他认为忍辱放弃自己的国土本是最大的失策,但只要广大的台湾臣民一致向朝廷呼吁,或者可以挽回上意,得到支持,复土雪耻的愿忘还是能够实现的。因此,他在尾联庄严宣誓:“百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百年”指人的一生。“卷土重来”截用杜牧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原诗是批评项羽不该因失败自刎,他可组织家乡的优秀人才,起来再干。这两句说,只要我还活在人世,一定要会同家乡的有志之士打回老家,和敌人血战到底,直到取得光复国土的胜利。话说得极为激昂慷慨,充分表现了作者壮怀激烈的爱国深情。自从返回大陆后,他积极兴办新学,同时同情支持维新变法,最后还秘密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直到去世,一切都为了“卷土重来”作准备。可见他是写得出,也做得到的。
丘逢甲的诗,多以光复台湾为主题,往往情胜于辞,气胜于辞,本诗可为代表。爱国诗人黄遵宪称他的诗是“天下健者”,近代诗人柳亚子《论诗六绝句》论他的诗说: “战血台澎心未死,残笳寒角海东云。” “心未死”三字尤足以表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