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赵熙·峨眉绝顶观日出》原文赏析

古诗《赵熙·峨眉绝顶观日出》原文赏析

朝气净东方,地衔鸡子黄。微升万壑雾,静袅一钟凉。呼吸余秋色,虚空荡水光。摇摇日天子,红处认扶桑。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峨眉市境内。《犍为郡志》形象地描绘出峨眉山的秀丽: “此山云鬟凝翠,鬟黛遥妆,直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历来不少骚人墨客为之赋诗填词,更为此山增添了不少迷人的风姿。晚清诗人赵熙生平行迹半天下,七出巫峡,五游峨眉。这首诗描绘出峨眉山顶“日出”这一奇特的景观,为峨眉日出的美好瞬间剪影,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首联“朝气净东方,地衔鸡子黄”,峨眉山绝顶海拔三千多米,高峻雄伟,耸入云霄。诗人置身于峰巅观日出,只见东面天空氤氲朝气一扫而净,大地衔着蛋黄色的太阳,将它一点点地吐出来。它是那样圆润、形象,比说地平线上蹦出半个像蛋黄似的太阳更显得形象、生动。这样准确细致简洁的描绘,既来自细致深刻的观察,也凭借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我们不禁想起姚鼐《登秦山记》对日出所作的描绘: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而本诗描绘峨眉日出时瑰丽的景致更为简洁、形象、独特。

颔联“微升万壑雾,静袅一钟凉”,太阳已跃上天空,诗人没有继续写冉冉升起的太阳,却转而描绘太阳升起时山顶周围的奇异变化:绝崖沟壑纵深不见底,只见白色的浓雾起落翻卷,像游龙腾蛇似地往上窜,形成了雾的海洋;雾海苍茫,浩渺无垠,没有惊涛裂岸的巨响,却令人感到寒透肌骨,令人感到空旷寂静。“万籁此惧寂,惟闻钟磬音”。寺庙的钟声传来,余音袅袅,使久留山顶的游人感到钟声也有一种凉意。

颈联“呼吸余秋色,虚空荡水光”,诗人面对着滚滚云涛、空蒙薄雾,呼吸着清爽而新鲜的空气,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感受到站在群山雾海之巅,虚渺旷远的空间给人以水光荡漾之感觉。

尾联“摇摇日天子,红处认扶桑”,“摇摇”状太阳扶摇而上的姿态;“日天子”本是佛教中观世音的别名,此即指太阳。“扶桑”是神话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淮南子·天文篇》说:“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为晨明;登于扶桑之上,是为朏明。”从首句的“黄”到末句的“红”,既是日出的全过程,又体现了结构上的接续。回环照应,妥帖自然。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极其高妙,尤其是“微升万壑雾,静袅一钟凉”一联,“万”与“一”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对比,人为的钟声在宏大的宇宙自然空间显得那样的细弱,却又能给寂静的大自然增加无限生机;同时,又恰当运用了通感手法。把清晨山顶寒气的凉,与钟声联想到一起,袅袅钟声用“静”来形容,说明钟声产生了“鸟鸣山更幽”的效果。《香宋诗前集》陈衍序云:“尧生,豪于诗者也,观其诗,疑若缒凿甚力,而为之则甚乐而易。”本诗就体现了这种精心缒凿之后归于平淡自然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