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洪秀全·述志诗》原文赏析

古诗《洪秀全·述志诗》原文赏析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道光十七年 (1837),二十三岁的洪秀全在广州应试落第。回到花县后,他为忧愤所激,患了一场大病,卧床四十多天。传世的这首《述志诗》,据说就是他在患病时所写的。

洪秀全自幼生长在农村,过着清贫的生活,还直接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这使他对民间的疾苦和农民的革命要求有着深切的了解。他同广大农民群众一样,对清朝的黑暗统治极度不满,对外国资本主义的鸦片侵略切齿痛恨。科场的失败加深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使他把个人的坎坷遭遇同社会的昏暗腐朽联系在一起了,开始树立起了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雄图大志。

诗歌开头即直言自己的革命理想,想象揭竿而起,替天行道的情景。解民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历来封建宗法制度尊崇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作者明确表示要夺取它,目的是消灭邪恶,伸张正义,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颔、颈两联以龙自喻。颔联极言自己眼光远大、声威振天。“眼通西北”暗用“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水龙吟》)句意,表示要以武力夺取“江山”。“声振东南”扣洪氏为广东客家人,后来即起事于广西紫荆山区金田村。“日月”则有象征新政权之意。颈联两句谓天空尚嫌狭小,不够展其身手;一旦腾空而起,何惧清廷无道。“汉程”,银河的河道。谶语有“王者有道,则河直如绳”之说,此处说“汉程偏”,就是王者无道的意思。

最后两句以风雷喻革命风暴,以“飞龙在天”喻改朝换代,表示了对农民革命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风雷乎。”《周易》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比喻圣人有道而登王位。

这首是观点鲜明的政治宣言,它具有彻底的推翻封建专制体制的立场,明确表示要夺取最高统治权力,扫荡旧制度的污泥浊水,建立新政权。太平天国领袖们在革命的酝酿、发起和进行过程中,一贯重视政治宣传,用诗文和其他形式来组织和教育群众。洪氏本人现存诗歌十余首,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宣传革命的,此诗可谓其发轫之作。

除了明确的述志外,此诗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的权威崇拜。自古中国以世袭君主相继承,政治上是典型的“传统型权威”结构。皇帝是天子,代表神权来统治凡世。而龙,则是皇帝的象征。作为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洪秀全尽管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天命思想依然是比较浓厚的,所以他以龙自况,强调飞龙在天,从而发动群众,给农民革命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这固然属于落后因素,但也是由农民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全诗紧扣“述志”,以“手握”、“眼通”、“声振”、“展爪”、“腾身”相呼应,大笔勾勒出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化身“飞龙”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这就是后来的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自己。此诗乃英雄自抒豪情壮怀,以气概胜人,不能与寻常文士作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