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沈德潜·泊舟版闸》原文赏析

古诗《沈德潜·泊舟版闸》原文赏析

淮流清见底,爱此晚停桡。市闹知冬尽,僧闲叹客劳。河壖儿祀灶,村店妇司庖。明日骑骡去,春风拂缊袍。

《淮南府志》:“满浦灞在府北门外四里,地接窑沟版闸。岁涝不常,长堤为障。”诗人所写,正是二百多年前满浦灞的景象。淮水东流入洪泽湖之后,与大运河相通。由于常常发生水灾,人们在这里筑有长堤,深深的淮水碧澄见底,平如明镜,行舟其中,真如在九天之上。“淮流清见底”,一个“清”字,写出水上景致“美”之所在。因版闸处蓄水厚,容易引起人之遐思;水停留较久,故较他处更为清澄,因而令人心醉。“爱此晚停桡(nao)”,诗人的小船容与徘徊,流连不去,至夕阳西下之时,终于决定宿于此地了。

中间两联写诗人下船在岸上所见。虽然已至下午时分,小小的集市上仍然熙熙攘攘,买者、卖者,都忙忙碌碌。从人们的脸上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想法,共同的心理,这就是:年关马上就要到来了。“市闹知冬尽”,一个“闹”字,把这个小小集镇的热闹景象和春节前夕人们的焦躁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下一句不是从诗人自己眼中,而是从附近僧人的眼中,观察了人们为家中老幼吃穿而辛苦经营的情况。自然,如果没有家,也就没有累,但人总要传宗接代,不能在下一代中统统断绝消灭呀!所以,这出家人对于苦海苍生的感叹,也就侧面反映了这里老百姓的辛酸。僧人们闲着无事,可见,寺中也是香火冷落的。诗人要写这里的贫瘠,却不正面写,一从集市上的气氛来表现,一从僧人的“闲”与“叹”来反映,一侧面,一间接,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

“河壖儿祀灶,村店妇司庖。”作者自注说: “淮上小儿祀灶,以其无过也。”河壖(ruan),即河边空地。上一句点明具体时节,把春节前夕的气氛点了出来。父母兄弟们为全家人糊口及对付一年中最大的关口而去奔忙,小儿们按照大人们的安排,拿了香烛去祀灶神,以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道旁村店里有妇女在浅浅的铺面里烧汤,做饭,张罗生意,以求在短短的几天腊月集市上,挣一点外地客商和过路人的钱来。儿童们自然是盼望过年的,就一般情况而言,春节前妇女也应是忙着备办全家特别是孩子们的新衣新裤、备办祝福用品和节日饮食的时候了。然而,这里的儿童、妇女却是另一种心思。如果说这是风俗,自然也是,但形成这种风俗的原因就在这里的自然状况。这里虽然靠着大运河,吃着淮河水,有时却因为旱而颗粒无收; 有时呢,又被大水冲洗,弄得一无所有。农民们除了在地里经受风吹日晒之外,还得去想别的办法,才能免于饥寒。

“明日骑骡去,春风拂缊袍。”是写诗人自己的。他在版闸弃舟登陆,感到了此处的自然景色之美与人生之艰辛,于是联想及旅途中的自己: 明日离此,虽然沐于春风之中,然而一裔粗丝麻的棉袍,也难御料峭春寒——虽说立春,实仍是冬季气候。这种节气上的“和暖”与实际上的凄冷、身份上的贫寒,是诗人在看到版闸附近小镇的景象之后才突出感受到的。同时,末二句是想象明日之事,纯属主观情绪的反映。此诗可谓情与景交融,达到物我为一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