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无名神·讽洪迈》原文与赏析
一日之饥忍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寄语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
关于这首诗的本事,宋人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绍兴辛巳 (1161年),洪迈使金。入境,与其接伴约为敌国礼。金不许,乃扃驿门,绝供馈,使人不得食一日。金又令馆伴来言,令忽固执,迈惧留金,乃依近例,供馈乃如礼。迈素有风疾,头尝微掉,时人为语……”《宋史·洪迈传》也有记载“……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时年,起知泉州。”洪迈这次使金很不光彩,失节辱命,因此回朝后被弹劾,罢官一年。这首 《讽洪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诗题是 《讽洪迈》,一个 “讽”字,就表明了这首诗主旨,是嘲讽洪迈的,同时也决定了这首诗的性质、风格与技巧。用短短的四句诗,就概括了洪迈一次出使金朝情况,是不太容易的。但此诗在表达技巧上相当高明,不仅概括地写出了洪迈的出使情况,而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讽刺意图。
诗的首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洪迈挨一日饥,就妥协的事实。“一日之饥忍不得”,这“一日”,说明时间的短暂,一天的饥饿都挺不住,说明洪迈意志的薄弱。“忍不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洪迈不能为国家为民族忍受一点苦。接下来作者又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苏武被拘匈奴十九年的事实加以对比“苏武当时十九秋”,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十九年。敌人把他囚在大窖中,断绝饮食,他用毡毛裹雪来充饥,活了下来。敌人又把他流放到北海去牧羊,不供给粮食,苏武就掘鼠洞取野鼠藏的草籽来充饥。苏武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他视死如归,坚持同敌人斗争,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历代人民赞扬。而洪迈一日之饥不能忍受,“一日”与“十九秋”是何等悬殊,洪迈与苏武一比是何等渺小。这两句实际上已完成了对洪迈的讽刺。但作者并不满足,借洪迈平时的 “风疾”,时时微微转头的毛病,讽刺他不能坚持民族气节同金人妥协。这两句既讽刺了洪迈,同时也很风趣。“寄语天朝洪奉使”,“寄语”,是说这诗是写给洪迈的。在 “洪奉使”前面冠以 “天朝”,其讽刺意义就更加深刻了,说明大宋王朝派一个没有民族气节的 “洪奉使”。
全诗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对比鲜明,风趣横生,不失为一首好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