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歌·挂枝儿·牵挂》原文与赏析

《明代民歌·挂枝儿·牵挂》原文与赏析

我好似水底鱼随波游戏,你好似钓鱼人弄能心机。钓钩儿放着些甜滋味,一时间吞下了,到如今吐又迟。牵挂在心头也,放又放不下你。

爱既然是心的叠印,情的融合,它就需要双方的积极投入。这样,爱情之花才能俏丽开放,结出甜蜜的果实。倘若其中一方弄虚假,玩心机,爱情之花便迅速枯萎,结出的只能是难咽的苦果。而这苦果也只能由全心投入的一方和泪吞下。特别是初涉爱河的少女,情窦初开,格外渴盼爱情来滋润刚刚开始成熟的心田;生活经历的浅薄,又使她们难分爱情的真与假。一旦碰上善用心机的花花公子,她们往往像飞蛾扑火又自以为是投向光明一样,结果被烧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牵挂》中的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位为人所骗,却又对盗情者“牵挂在心头”,“放又放不下”的柔弱少女。她以生动形象而又饱含酸辛的比喻,唱出了一首又悔又恨,悲凉幽怨而又无可奈何的歌。

全首民歌只有三个层次,前两层写幽怨,后一层写牵挂。

首层为我们勾画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一个是像水底的鱼儿一样随波游戏的天真单纯少女; 一个是像钓鱼人一样弄尽心机的狡诈猾黠的登徒子,情场老手。少女涉世未深,阅人极浅,外面的世界在她看来,一切都像花一样美好,像她自己一样善良。她也确实像水中的鱼儿一样,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地追逐着浪花波涛,全然不知岸上的“钓鱼人”正“弄能心机”。一方是化了一切,毫无提防;一方是处心积虑,志在必得。少女日后咽下的苦果的种子就这样埋下了。

少女以 “钓钩儿”喻她那苦涩的爱情,是极恰当贴切的。对鱼儿来说,一旦吞下了钓钩儿,就绝难吐出——钩上有倒须;对少女来说,一经投入热烈的爱情,就更难以自拔。因为少女的感情付出,如同排壑涧水,无法倒卷,这就更增加了她的爱情悲剧的凄苦色彩。“一时间吞下了,到如今吐又迟”,写出了她的怨,她的悔。怨 “钓鱼人弄能心机”,怨自己天真无知;悔不该听信“钓鱼人”的花言巧语,只为那一点点“甜滋味”便糊里糊涂地吞下了钓钩儿,糊里糊涂地结束了 “随波游戏”的过去。不仅如此,“到如今吐又迟”与“随波游戏”的过去是一个对比,与她品尝着些“甜滋味”的时候有着更大的反差,同时也映照出她吞下钩儿以后内心的痛苦。也许开始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使她陶醉,也曾在心中勾画过一幅美丽的远景图,然而不久,“钓鱼人”便原形毕露,扬长而去。到如今,她欲吐而不能——陷入太深,欲吐又觉为时已晚——感情已经付出。这表明了她一定程度上的清醒,也透出她无可奈何的凄凉。

最后两句则点明主旨,表明少女仍痴想对方,牵挂着心上人。明知对方不是真心,自己则又难以收回真情,确定符合少女的心境。

这首民歌在修辞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比喻。以 “随波游戏” 的 “水底鱼”喻天真纯朴的少女,以“弄能心机”的“钓鱼人”喻极富心计、玩弄感情的卑鄙家伙,不仅突出了少女的单纯,登徒子的阴险的人物性格,连人物的形象、身份、人物间的关系也揭示得形象而清晰。第二层以“钓钩儿放着些甜滋味”为喻,点明了钓鱼人的狡诈; 以 “一时间吞下了,到如今吐又迟”为喻,表达了少女又悔又恨、吐不出又放不下的矛盾痛苦的心情。比喻手法而成篇的民歌并不少见,以一喻到底而如此贴切、深刻的却极难寻觅。绝妙的比喻,精巧的构思,使这首民歌感情表达得更含蓄蕴藉,更哀丽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