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座寺为方侍讲筑茔台四绝①有引
方家女种落教坊②,年年踏青雨花台上③,望而悲之曰:“我祖翰林君也,双梅树为记,因地入梅都尉家而酹绝④。”予为植其墓,春秋祠之。教坊人先已为李道父郎中放其籍⑤,嫁商人矣。
碧血谁裁双树栽,为茔相近雨花台。心知不是琵琶女,寒食年年挂纸来⑥。
①高座寺,在南京聚宝门雨花台附近,晋为永嘉寺,今已废。方侍讲,方孝孺,明惠帝时曾任翰林侍讲。燕王朱棣兵破南京时,因拒绝草诏被杀。其遗体究葬于聚宝门外何处,今已不可考。茔台,坟台。②方家女种,方孝孺死时,二子二女皆上吊、投河,故孝孺已绝后,此处女种指其堂兄弟的后代。(一说魏泽曾收匿孝孺幼子,详见本书魏泽诗)教坊,掌管乐舞承应,其中也有以犯人妻女没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名隶乐籍,户称乐户。 ③雨花台,见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④梅都尉,驸马都尉梅殷,太祖女宁国公主丈夫。永乐三年,被锦衣卫指挥推桥下而死。此诗第三首云:“不知都尉当年死,也似梅花近雨花。”并有注云:“都尉亦死靖难。”魏晋以后,帝王之婿例加驸马都尉称号,非实官。酹(lèi),以酒相祭。 ⑤李道父(甫),李三才,曾任南京礼部郎中,也是汤显祖好友。放其籍,从乐籍中解放。⑥“心知”二句,语颇沉痛,意谓与《琵琶行》中琵琶女之嫁商人不同,亦与“我祖翰林君也”语相照应。寒食,见王世贞《寒食志感示儿辈》。
【说明】 方孝孺死难时,宗亲坐死者多至八百四十七人,有收藏他文章的以死罪论处。但至成祖之子仁宗即位后,已谕礼部,方氏家属籍没入官者皆赦为平民,还其田地。万历十三年,又释放坐孝孺案谪戍者后裔,在浙江、江西诸地共一千三百余人,实为明初一场大狱。
此诗作于万历十一年,则仁宗即位后所诏谕者,并未立即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