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春》明代诗赏析

谭元春

【作者介绍】

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天启六年(1627),乡试第一。有《谭友夏合集》。

他与钟惺,共选《诗归》,世称钟谭。年龄少于钟惺十二岁,不但成为忘年交,且是文字骨肉。钟惺在世时,元春还未中举人,故惺有“如子自无烦富贵,旁人未免重科名”句。惺卒二年后,他才中解元。惺逝世后,他作七绝三十首哭之。

他的诗,亦追求幽深孤峭,其《山月》之二的“衰林无一留,叶与月俱落”,也象征了诗风上的特色。而音调喑哑,又是两人共同的显著缺点,亦诗家之大忌。在钟、谭作品中,读来音节铿锵、朗朗上口的就很少。

钟有“子侄渐亲知老至”句,谭则有“伯父一呼予怅怅,人生易老是兹名”;钟有“凡子吟能及,皆予梦所寻”句,谭则有“凡子路相阻,皆予心所经”句,于造句中亦见其情谊上的契合。他们对诗的识见,则在公安派之上。

李慈铭评谭诗云:“诗则格囿卑寒,意邻浅直,故为不了之语,每涉鬼趣之言,而情性所专,时有名理,山水所发,亦见清思。惟才小气粗,体轻腹陋,俚俗之弊,流为俳谐,故或片语可称,全篇鲜取,披沙汰石,得不偿劳,见斥艺林,盖非无故。”(商务版《越缦堂读书记》第四册)也就是说,他们的抒情写景,不无可诵之作,但局部和整体不相称,学问才气的浅薄狭小,又影响了功力上的深厚。

由于钱谦益对钟谭的痛诋,全祖望《鲒埼亭诗集》卷一,曾记清初竟陵谭侍讲主试江宁时,“致敬于茶村(杜濬),如燕太子所以事荆卿者。茶村叩之,则长跪流涕曰:‘欲先生为吾家报世仇也。’茶村默然。”谦益论明诗,每多门户之见,至此而竟成为世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