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夜颂》原文与赏析

鲁迅杂文《夜颂》原文与赏析

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 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

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

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六月八日。

【析】 夜,是黑暗的象征,是人们诅咒的对象。那么,为什么一生憎恨黑暗、战取光明的鲁迅,在日本侵略者向我山海关内大举进攻、国民党当局拼命围剿革命力量的1933年,反而“颂”起“夜”来了呢?

原来鲁迅所歌颂的夜是自然界的夜。它 “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而社会的夜,却漆黑一团糟,“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鲁迅便是通过对自然界的夜色的赞美来诅咒人间的暗夜,抒发自己鞭挞国统区和敌占区的黑暗现实的战斗情怀。

夜,本来是虚无缥缈的难于捉摸的东西。但经鲁迅那样深厚的感情的熔铸,用异想天开的句子来表现那奇特的想象,便化虚为实,具体有形。请读读这些文字吧:

“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在这“幽玄天衣”的笼罩下,各色各样的人都撕下了 “人造面具”,赤条条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连那位大白天为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摩登女郎,也只有到这时候才能稍加舒展,领略一下“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大自然的夜,给人以 “温暖”,以 “恩惠”,怎么不值得歌颂呢?

然而,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起来,穿起“人造的面具和衣裳”,“从此就是热闹,喧嚣”。于此,鲁迅严肃地指出: “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仍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这里,鲁迅不象写大自然的夜色那样用化虚为实的手法,而是以实写实,即实实在在地写出具体可感的事物,但贯穿其间的仍然是浓烈的感情,对黑暗社会无比憎恨的感情。

卒章显其志。鲁迅最后说,光天化日,熙来攘往,无非是到处弥漫着的惊人的大黑暗的装饰。他把这别出心裁地比喻成为“人肉酱缸上的金盖”,“鬼脸上的雪花膏”。自然界的夜,虽然也是黑暗的,到底“还算是诚实的”。所以,“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深刻地指出,在夜气如磐的年月里,作为一个战斗者的爱夜,由于他追求的是光明,就特别需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这样,才能 “自在暗中,看一切暗,”从而领受夜所给与的 “温暖”与 “恩惠”; 否则,或者被黑暗所淹没而沉沦,或者被红灯绿酒所陶醉而不能自拔。这一画龙点晴之笔,最足以显示本文所达到的思想高度。这一句,如果用说理的语言加以诠释,便是:一个革命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看清楚黑暗中的一切,不至于为丑恶的现象所迷惑。而这一来,哪有鲁迅别开生面的遣词造句来得动人呢?

严格说来,《夜颂》不是杂文,而是散文。它不是《热风》风格的继续,而和《野草》一脉相承。这是鲁迅的感情在最炽热的时候倾泻出来的篇什,不仅语言充满着诗意,连谋篇布局也具有诗的因素。“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这些短语的反复重迭,是作家的感情浓烈到不能自已不得不如此的表现。“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夜所给与的恩惠”。这一反复咏沓的方式,在诗歌中是常见的。至于那位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灯光下阁阁阁地疾走,后来又“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的那段文字,分明越出了杂文笔法的范围,属于散文的描写笔调了。通读全文,我真的看到了作者的感情的波涛的汹涌,听到那无法遏止的深沉激越的心音。即使那些说理的句子,如 “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在“热闹,喧嚣”的背后,“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也是感情化了的,诗情化了的。它们不仅具有传情达意的美感功能,而且具有力度——思想容量大,简直就像科学上的定律,但却富有深沉的韵味。

黑暗早已到了尽头,但在光明的世界里,仍有在阴暗的角落活动的动物。这就需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揭开金盖而使人肉酱缸外露,抹去雪花膏而使鬼脸毕现。

我爱《夜颂》,故鉴赏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