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洪炳文·警黄钟(第七出闺侠)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洪炳文·警黄钟(第七出闺侠)

黄封国女主高密当朝,内政不修,外侮频仍,国势衰弱。公主琼英幽居深宫,深感时局危艰,以泪洗面。这时,胡封国乘机入侵,夺取东山; 元封国夺取西山。胡封国在占领东山后,又将元封国逐出西山,一并将其占领。黄封国密部大臣乌里瓜欲向胡封国苟安议和。但琼英率领谢、苏二女士,伏阙上书,极力反对议和。主上惑于蜜部大臣及提督之甜言蜜语,依议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胡封国气焰更加嚣张,暗地里与元封国密谋,分据东山、西山等处,还将该处居民,逼令他徙。其时,国家危机,民族危机。主上因而召集大臣及提督计议,乌里瓜声言愿往迎敌,却径投他国去了,黑心干上阵未战就兵溃而被“活擒”。在此国家民族危难之际,琼英奋发图强,整饬内政,一举启用谢、苏、竺三女士,出师抗敌,终于打败敌国,收复国土,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处死了顽固大臣,遂使黄封国中兴。



(武旦短衣窄袖负剑作回旋势上,跳舞一回,中立介) 参横斗转月光寒,独坐闺中把剑看; 应有壮怀消不得,夜深飞梦斩楼兰。(坐介) 奴家竺氏,表字凌霄,黄封国人也。少读儒书,长耽道味。幼遇异人,授以剑术。飞行绝迹,慕红线之奇才; 驭气排空,师隐娘之绝技。属因中原多故,朝政日非,隐身花房,杜门不出,日以品花炼蜜为事。蠖屈多时,蛰藏愈密。昨日闻人说,胡封国掠取东山花粮,遣公使来吾国议和。当时东宫太子,率领谢、苏二女士伏阙上书,极言和议靠不住。奈主上惑于蜜部大臣及提督之甘言,依议签字。不料胡封国暗地与元封国密谋,分据东山、西山等处,各分地划界,密立和约。将该处居民逼令他徙。警报至吾国,主上召该大臣及提督,那大臣声言愿往迎敌,径投他国去了。 提督无奈, 领兵前往, 上阵未战, 兵溃而逃, 该督亦为他活擒而去。咳! 时事如此,好不气煞人也!

【越调小桃红】 汉家东北起烟尘,昨已得卢龙信也。乌黑二臣径投他国,无颜还朝,生降竟作李将军。多是虏骑纷纷,二国连兵,彼此相应,恰便似学连衡,师仪秦,演常山长蛇阵地。恨奴家尚是钗裙。(指剑介)愿持我太阿锋,去枭此负恩人。

今日特遣人请谢、苏二女士来此计议,未知肯来否?看来吾国之中,除二女士及东宫外,无人留心国事。二女士上年曾在酒楼与奴家纵谈时局,极为热肠,故此相请,敢就来也。(小旦、贴华服,老旦侍婢上,报介。武旦出迎介,入相见分坐介。小旦、贴) 敢问姐姐持柬相邀, 有何贵事? (武旦) 非为别事, 只因胡封国败盟背约,该大臣迎敌投降,本提督生擒而去。大事如此,不可收拾,如何是好?

【下山虎】 开门揖盗,召此胡氛。御敌筹长策,竟无一人! 依样胡芦,满城齑粉。那二臣呵,既负生灵又负君。我如今一晌儿来探信,一晌儿来叩门,国事如何办,忠奸莫分,真个热血淋漓白地喷。

(小旦、贴惊介) 哎哟,不好了! 前日小妹同东宫奏对之时,明说该大臣反相已露,今日果然降敌,这还了得! 大姐素具侠肠,又有剑术,此时难道坐视不成? (武旦) 吾练习此剑呵。

【五韵美】 霜镡銛,电光喷,匣中宝气收护谨。闪长空,每见七星滚。几回耐忍,无力报朝廷缺恨。蓄新忿,对故人,怎能够把贼子头颅,一刀斩尽。

(小旦、贴) 好好! 待妹妹领姐姐去见东宫,为之保奏。如此大才,岂堪短用。如蒙拔擢,何患大事不成呢。快走快走。(同下。正旦同宫监上,坐介。探马上报介,跪介) 今日探得蜜部大臣偷生降敌,黑提督兵溃被擒,请圣上快快召大臣商议防御要事便了。探马去也。(起,急策马下。正旦惊介) 呀! 这两个贼子卖国偷生,甘心降敌,不肯练兵,临阵被虏,辱国殃民,一至于此,可恨可恨! (顾宫监介) 速召东宫来此计议。(内监应下,领旦宫装上,报介。旦叩见介) 臣东宫琼英见驾。(正旦) 免礼,旁坐罢。(旦) 近日探报敌情底细如何? (正旦太息介) 不消说起,气煞人也。那蜜部大臣呵。

【五般宜】 当日个,倡和戎,自招寇氛。今日里,托对敌,竟投贼军。有什么面目作逋臣。今日军情,千紧万紧,无如此紧。那二臣呵,辜恩溺职,令人难忍。把吾国受厚禄的官儿,好名声扫地尽。那提督呵,

【山麻秸】 厚犒饷,虚糜尽。十万兵弁,训练无人。三军临兵阵。一个个逗遛不进。只剩下那厮,系将铁索,穿来囚服,乞作降臣。

(旦) 臣本日正要入宫,奏明此事。昔日奏对之时,早知二臣阴有反心,岂能为国家办事。果然负恩辱国,坐误戎机,真正可恨! (正旦) 今日传集大臣,许久未至。事已至此,计将安出?(旦) 听奏:

【前调】满朝官,卑污甚。虏马临江,御敌无人。钗裙如三臣者,一个个热肠有分。查有谢探花使瑶芳、苏蜜官长蕴香及竺女士凌霄,真正是一条侠骨,一腔热血,一腹经纶。

(正旦) 快为吾宣召前来。(旦) 那谢、苏二臣旧登仕版,主上加恩,令其出山,决无不肯。独竺女士是近方外的人,不愿仕进,虽厚禄高官,他总不要。幸他素具侠肠,仗二臣之力,劝之出山,或可俯就。(正旦) 那竺女士有何本事? (旦) 他:

【黑麻令】做一个奇人侠人。每思量离尘出尘。他的剑术,好似风轮火轮。他生平权奇任侠,不怕千军万军。(正旦) 他的本事你可试过么? (旦) 一定是千真万真,不向是他身我身。总会那腾云降云,血淋淋手剑奔驰,愿杀却奸臣佞臣。

(正旦) 如此甚好。吾儿出与二臣去请竺女士帮同办理便了。(旦) 请母王出旨一道,封他官职,令其统兵同往。臣亦愿亲征,所有军中事宜,随时商酌,方为妥善。(正旦) 言之有理,先行还宫,随后有旨。(同二监下,旦随下。外冠带苍髯上) 俺乃吏部尚书黄通理是也。今日愿见圣上,保奏谢、苏二臣,才兼文武, 可任专阃之职。 (生冠带执笏上) 俺乃刑部尚书封体坚是也。今日愿见圣上,奏参蜜部大臣乌里瓜通番降敌,罪不容诛;提督黑心干营务废弛,失机被擒。请将二臣家属严行监禁定罪。请了,前面便是午门,不免径入。(叩见介,奏介。内) 准奏。(外、生) 谢万万岁。(起下。小旦、贴、武旦三人上,分坐介。小旦) 昨闻东宫太子保奏吾姐妹三人,出山为国家办事,未知主上意下如何? 倘或圣旨下时,(对武旦介) 姐姐不可推却。(武旦) 愚妹略知剑术,未习戎略。两军相对,用不着小术。随同在营观战则可,若封官受职,断乎不便。(小旦、贴) 姐姐道术高强,此时不为国家出力,更有何用! (武旦) 堂堂黄封大国,岂有对垒之时而行聂、荆之事,如公法何! (小旦、贴) 此事不能,愿思其次。(武旦) 道家规矩,只有代天行化,若既已称兵,便不许再行暗计。(小旦、贴) 国事如此,还顾什么术家。愚妹二人此时未受朝廷之命,早以国事为心,姐姐如再三推辞,妹等只有行过大礼罢。(跪介。武旦惊扶介) 呀! 姐姐何必如此,愚妹遵命就是了。(小旦、贴) 好,明日你我三人同见东宫,情愿投营效力,岂不甚美。(武旦) 有理。(小旦)

【江神子】 我只道和戎召寇氛。(贴) 我只道御侮无人。(小旦) 我只道出师失却将军。(武旦) 谁知道东宫保奏荷恩纶,(众合) 待明日,睹天颜日近。

(外扮圣旨官上) 圣旨下,跪听宣读。(小旦、贴、武旦同跪介) 制曰: 照得胡封、元封二国,密谋领兵,分占东西两山,背约失和,兵端已启。朝廷恃命东宫出师亲征,封为大元帅。东宫专折保奏前探花使谢瑶芳、前蜜官长苏蕴香,才兼文武,忠荩勤能。又保女士竺凌霄,深通剑术,奇才异能。廷臣会推,均无异议。其封谢、苏二臣为副元帅,竺女士为参谋。克敌有功,再行升用。钦哉谢恩。(小旦、贴、武旦) 谢万万岁。(起,送圣旨官下介)

【尾声】 (小旦) 须眉巾帼端详认,(贴) 须记取东宫情分,(武旦合)如今正是作一个侠烈男儿女士身。(同下)



参: (shen身):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楼兰: 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此泛指异族侵略者。红线: 唐代女侠名,见袁郊《甘泽谣》。传说为潞州节度使薛嵩的侍儿。曾为薛消除欲被魏博节度使田嗣出兵兼并之危。隐娘: 唐代女侠名,见裴铏《传奇》。传说为魏博大将聂锋之女,身轻如风,剑术尤精,刺兽禽无不中,刺人面人不能见。蠖 (huo获) 屈:“蠖屈求伸”的省略。蛰藏: 比喻人隐藏不出。蛰,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汉家”二句: 指敌人大举入侵,边境接连报警。卢龙在今河北省东部,汉时属右北平郡,为汉时边防重镇。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有“龙城飞将”称。李将军: 即汉代李陵。仪秦: 指张仪、苏秦,都是战国时著名纵横家。镡(xin心) 銛 (xian先): 古时一种锋利的短剑。銛,锋利。七星: 北斗星。专阃 (kun捆): 这里指京城城门。后因称统兵在外为“专阃”。



郑振铎在叙 《晚清戏曲小说目》时,称晚清宣传民族革命之戏曲,“皆激昂慷慨,血泪交流,为民族文学之伟著,亦政治剧曲之丰碑”。评价颇为公允。历史的车轮进至清末,封建王朝更加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像洪水猛兽一样冲进中国,侵略日益加剧。它们夺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其瓜分和吞并令人动魄惊心。在此中国危急存亡之秋,爱国志士,振臂号呼,奔走宣传,鼓吹革命,反对侵略,从而在戏曲领域内,形成了一股冲决一切的宏大潮流。洪炳文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许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出于炽热的爱国赤心和正义感,他终于勇敢地置身于这一洪流的潮头浪尖。

“欲无老无幼,无上无下,人人能有国家思想而受其感化力者,除戏剧末由。盖戏剧者,学校之辅助品也” (杨世骥 《戏曲的更新》)。《警黄钟》正是作者担心国家、民族的前途,稀冀借剧本以启迪国人警觉自强,团结御侮。他在 《自序》中就说:“《警黄钟》者何?警黄种之钟也。”“使观者恍然于黄种之受制白种”,“而急思有以挽回之,振作之。”它巧妙而又深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曲折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画面; 热情地颂扬和讴歌了奋发图强、爱国忧民的有志有识之臣及嫉恶如仇。勇猛无畏的侠肠英雄; 对卖国投敌、辱国殃民的奸佞小人,更是给予辛辣嘲讽和无情批判。

此剧好似一则寓言。其构思可谓惨淡用心。高标异彩,情趣盎然,意旨遥深。作者把剧中三国的国名分别称为黄封、元封、胡封,是因“动物之中,团体之坚,惟蜂为最,故以蜂为喻。黄封者,黄蜂也; 胡封者,胡蜂也; 元封者,黑蜂也”。之所以“称女主临朝”,并把寄寓自己理想和希望的英雄也塑造为巾帼形象,也是因为“蜂群中以雌为主,凡采花酿蜜,皆以雌蜂”。其以蜂为喻的目的在于策人“自强以御侮,团结以立国。”(《<警黄钟> 自序》)

它更像一篇童话。多方影射,巧置双关,题旨分明,但又藏而不露。剧中国名、人物似皆有所影射。黄封国自然是黄帝之裔的中国,元封国影射日本 (曾占有辽东半岛),胡封国影射俄国 (曾侵占新疆),胡封国迫元封国退出西山,就是俄国迫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名曰借租,实谋占据; 名日互市,实揽利权” (第一出 《宫叹》) 在当时更是屡见不鲜。女主高密无疑是“慈禧太后”,那位“幽居深宫,未亲国政”的琼英自然是光绪德宗的化身。

第七出 《闺侠》,“以闺侠为宗旨”,写竺、谢、苏三女士,于国家存亡与民族兴衰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终被重用。这是黄封国由败而胜、大获凯旋的转折点。

此出情节单纯,然而却较为成功地塑造了竺凌霄女士这一英雄形象。

竺女士一上场,就先声夺人。“短衣”、“窄袖”、“负剑”、“回旋”而上,“跳舞”一回,便把一个俊美、精悍、武艺超群、赤胆无畏、气宇轩昂的女侠形象、赫然呈现于观众面前。紧接着的“自报家门”,更使我们了解,她精通“儒”、“道”,文武双全,其“飞行绝迹”及“驭气排空”、“电光喷”、“闪光空”之奇绝剑术,真是“红线”、“隐娘”再生,卓然于世,“一时莫匹”。

疾风知劲草。在关涉国家、民族生死攸关之际,人民残遭危难之时,竺女士抚剑沉思,壮怀激烈,夜深不寐,梦斩楼兰。她忧国忧民,忠心赤胆,面对敌人“分地划界,密立和约”的淫威,乌、黑二臣投降卖国的丑恶行径,她又怎能不怆然涕下,悲愤异常,发出“好不气煞人也”的由衷愤叹呢?

她的爱国忧民、赤胆忠心,首先表现在对胡封、元封二国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汉家东北起烟尘”,她把胡封、元封二国比之为掠夺财富、烧杀百姓、无恶不作、时常侵扰西汉的匈奴,对两国互相勾结,狼狈为奸,更是作了无情鞭挞,她誓要“把贼子头颅,一刀斩尽。”

其次,竺女士对屈膝苟安、卖国投敌的乌黑二臣更是怒恨膺胸。她揭露其“开门揖盗”的罪恶行径,痛骂其“既负生灵又负君”,并义愤满腔,“愿持我太阿锋,去枭此负恩人”。!

再之,竺女士对时事忧心忡忡,对自己的“无力报朝廷”深感“缺恨”。她常常感叹“大事如此”,“如何是好?”“国事如何办。”因此,她“一晌儿来探信,一晌儿来叩门,”并“特遣人请谢,苏二女士来此计议”,最后一同“去见东宫”,请其“为之保奏”。

第七出“写得竺女士热血侠肠”(《警黄钟》第七出原批),作为侠女,作者不仅揭示了竺女士的赤心爱国、抑强扶弱、英勇无畏、知难而进,还表现了她的光明磊落、赤诚坦荡以及高洁无比,真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愿仕进,虽厚禄高官,他总不要。”当高密准奏并准备下旨封她为官时,她坚持反对,声言“若封官受职,断乎不便。”她极力反对“对垒之时而行聂、荆之事”,并表现“既已称兵,便不许再行暗计。”诚然,这与作者“修内政”、“团结御侮”的主导思想有关,但我们仍不难窥见竺女士侠义精神的闪光点。

竺女士与乌黑二臣构成一组鲜明有力的对比,从而成功地运用了对立面的互相映照、相反相成。一文韬武略、热血侠肠; 一平庸无能,卑鄙奸佞。一力主抗战,赤胆赤心; 一卖国偷生,甘心降敌,一为国抗敌,作一个侠烈男儿女士身,永标青史; 一辜恩渎职,辱国殃民,被永远钉上了历史耻辱柱。

竺女士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侧写,得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作者独具匠心地通过其他上场人物之口来揭示其思想性格。其一,当竺女士告知谢、苏时事真情时,二人惊语“大姐素具侠肠,又有剑术,此时难道坐视不成”? 并叹曰:“如此大才,岂堪短用。”初步揭示了竺女士的“侠义”和“剑术”。其二,东宫奏请高密,言三女士“真正是一条侠骨,一腔热血、一腹经纶”。并说竺女士“不愿仕进”,“素具侠肠”,其 【黑麻令】 曲又夸“她的剑术、好似风轮火轮”。说她“生平权奇任侠,不怕千军万军”。“总会那腾云降云,血淋淋手剑奔驰,愿杀却奸臣佞臣”。这便是对竺女士作了一个全面评价和热情颂赞,表现了她的武艺超群、忠心耿耿、嫉恶如仇和勇猛无畏。东宫还表示“所有军中事宜”,愿与之“随时商酌”,从而进一步抒发了对竺女士的敬重之情。其三,吏部尚书黄通理保奏谢苏,与刑部尚书封体坚奏参乌黑,这一保一参好似与竺无关,实则又一次映衬了竺女士。保奏谢、苏“可任专阃之职”,谢、苏又是那样仰慕和推重竺女士,竺的才略勇武与忠胆侠肠便可想而知。奏参乌黑“通番降敌,罪不容诛”,这对与之鲜明对立的竺女士实质上又是一种肯定和反衬。其四,圣旨称颂竺女士“深通剑术,奇才异能”及“廷臣会推”其为“参谋”,无疑是最后一次渲染和突现了这一人物。

雪莱曾说过: 诗即热情。同样,以诗笔写剧,关键也在于作者有情。一出缺乏激情,只是实实填词、按腔度曲的戏,只能是味同嚼蜡。伟大的戏曲家汤显祖在《董解元西厢记题辞》中就说:“万物之情,各有其至,以董之情而索崔张之情于花月徘徊之间。余亦以余之情而索董之情于笔墨烟波之际。”李渔则把“情”视为一部传奇能否流传的首要条件。有了强烈的爱憎。人物才会鲜明,也才能活现于笔端。

此出中那些沉雄亢爽、激昂慷慨、气贯长虹、掷地有声的诗句,便是作者和剧中巾帼英雄们共魂同魄的极好写照。诸如“愿持我太阿锋,去枭此负恩人。”“国事如何办,忠奸莫分,直个热血淋漓白地喷。”以及 【五韵美】一曲,很明显都渗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激情,他已把自己心头的千言万语,巧妙而又艺术地借笔下人物之口诉诸于人们。这里的“情”,既是剧中人物之情,又实为作者之情,作者之情已融化于形象之中,进而使作者感情客体化 (成为人物形象的一部分)。正是这种情,使全出如同一篇反帝反侵略宣言,义正辞严,斗志昂扬,又恰如一首忧国伤时的抒情诗,热血奔流,激情浩荡。

“一个伟大的戏剧体诗人如果同时具有创造才能和内在的强烈而高尚的思想感情,并把它渗透到他的全部作品里,就可以使他的剧本所表现的灵魂变成民族的灵魂。我相信,这是值得辛苦经营的事业”(《歌德谈话录》)。洪炳文辛苦经营的正是这一“事业”,其内心激荡的正是一腔义愤之情,一股浩然正气,一种无畏精神。他就是通过这些巾帼英雄,闪烁出我们民族的精神火花,并把它聚为精神之灯塔,以唤醒和引导千千万万的民众,起而抗争,为国献身。这种时代的精神火焰,璀灿耀目,光照人间。

此出及全剧说白都胜于曲辞,已显露出戏与曲分离的端睨。唱词或为七言,或为二、三、四言,还有不规则的长短句互相错杂。剧中旦角,有花旦、武旦等名目; 这在旧的传奇体式上都是别开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