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传奇编·汤显祖·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传奇编·汤显祖·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

淳于棼被罢免了裨将职务以后,“成落魄之像”,整天借酒浇愁。一日,槐阴庭下,酩酊大醉,梦见槐安国使者来迎,得与国王会见,又有幸与公主婚配,后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和称颂。檀萝国入侵,公主受惊病亡。于棼回朝后拜为左丞相,权门贵戚,竞迎争拜。右丞相妒火中烧,蓄意进谗,诬告淳于棼“贵盛无比”、“弄权结党”,结果被国王遣回乡里。一场惊梦醒来,发现槐安国原来是庭中大槐树洞里的蚁穴、蚁群。后经契玄禅师点化,于棼发愿灭情,终于大悟成佛。

【清江引】 (紫衣走马捧经背敕上) 紫衣郎走马南柯下,一轴山如画。公主性柔佳,驸马官潇洒。俺且在这里整仪容权下马。

事有足差,理有果然。自家紫衣官是也。承国王国母之命,送佛经与公主供养,并加升驸马官爵门荫。才入这南柯郡境,则见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但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字森齐。何止苟美苟完,且是兴仁兴让。街衢平直,男女分行。但是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曾游几处,近见此邦。且住,待俺借问公主平安,看百姓怎生议论? 前面几个父老来了。

【孝白歌】 (众扮父老捧香上) 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酡,后生们鼓腹歌。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紫前问介)敢问老官人: 公主好么? (父老叹介) (唱前) 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下)

(紫) 这些父老们欢欢喜喜,唱个甚的? 又邀的几个秀才来了。【前腔】 (众扮秀才捧香上) 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因他俺切磋,他将俺琢磨。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紫) 敢问秀才:公主好么? (秀才叹介) (唱前) 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下)

【前腔】 (扮村妇女捧香上) 多风化,无暴苛,俺婚姻以时歌伐柯。家家老小和,家家男女多。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紫) 敢问女娘们: 公主好么? (妇叹介) (唱前) 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下)

【前腔】 (扮商人捧香上) 平税课,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关津任你过,昼夜总无他。你道掩捧灵香,因甚么? (紫) 大哥几分面善。(商) 俺是京师人,在此生意。(紫) 正是。听见公主可好?(商) 俺们正去太爷生祠进香,保祝驸马公主二人千岁千岁。(紫)你又不是这境内人民,保他则甚? (商) 淳于爷到任二十年,人间夜户不闭,狗足生毛。便是俺们商旅,也往来安乐,知恩报恩。(紫)前面一伙老的,一伙秀才,一伙妇女,都捧着香往那里去? 唱些甚么? (商) 你是不知,这南柯郡自这太爷到任以来,雨顺风调,民安国泰。终年则是游嬉过日,口里都是德政歌谣,各乡村都写着太爷牌位儿供养。则这是大生祠,祠宇前后九进,堂前三丈,立有一丈五尺高的几座德政碑,碑上记他行过德政。二十年中,便一日行一件,也有七千二百多条,言之不尽。(紫) 想是学霸刁民胡弄的。(商作恼介) (唱前) 咳,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 (下)

(紫) 奇哉,奇哉,真个有这等得民心的官府。

二十年事事循良,遍歌谣处处焚香。

立生祠字字纪实,诏书中一一端详。

敕 (chi赤): 此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兴仁兴让: 倡兴仁义和礼让。酡 (tuo): 喝了酒脸色发红。风化: 风俗教化。关津: 古代在险要地方(包括渡口) 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行过德政: 行为,过失,功德,政绩。

唐朝李公佐有传奇小说 《南柯太守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五月,汤显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以 《南柯太守传》为蓝本,创作了《南柯记》,这是他由爱情剧走向政治剧创作的开始。全剧四十四出,表现了作家面对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向往南柯“净土”的美好理想。他切盼能出现淳于棼那样的清官,有那种深受百姓欢迎的善政。

《风谣》这一出戏,短小集中,情节单纯,形式活泼,语言明净,通过身份不同的人物饶有风趣的对话,烘云托月,塑造了淳于棼在南柯贤能善政、深得百姓拥戴的动人形象。

戏幕拉开,紫衣郎捧经背敕,走马南柯,映入他眼帘的宽景是:“青山浓翠,绿水渊环。草树光辉,鸟兽肥润”。目光收拢则是: 有人家所在,“园池整洁,檐宇森齐”、“街衢平直,男女分行。但是田野相逢,老少交头一揖。”作家善于变换表现手法,充分调度观众的多种感官。前面展示的这幅鲜亮多彩的山川田园立交图,是给观众的视觉留下“第一印象”,后面便着重给观众的听觉谱奏乐章。通过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人物对话,谱写淳于棼施政有方、百姓交口称赞的曲曲颂歌。父老唱“征徭薄,米粮多,官民易亲风景和”; 秀才唱“行乡约,制雅歌,家尊五伦人四科”; 妇女唱“多风化,无暴苛,俺婚姻以时歌《伐柯》”; 商人唱“平税课,不起科,商人离家来安乐窝”。身份不同,行歌颂的内容重点不一样。父老心中装的是米粮,秀才关心的是科条教育,妇女追求的是婚姻家庭的甜和暖,商人则喜于没有苛捐杂税,货运通畅。男女、农商,黎民、士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却众口一词,淳于棼这块碑就高高地立起来了。

还应该指出的是,被颂扬的人在这一出戏里始终没有露面,真有“德政为民,评说由人”的味道,说服力特别强。另外,对话、问唱虽然多,有些话也特意重复,如“公主好么?”、“你道俺,捧灵香,因甚么?”但由于形式活泼、内容各有侧重,又不断地变换对话对象,因而显得层次分明,图象清晰,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板滞。

这出戏短小而容量大。吏和民、官府和农家,山川和园池,米谷和生祠,多角度、多色彩,勾画出一派“雨调风顺,民安国泰”的生动景象,末了,又以一概括性极强的诗章收束,显得实在而绚丽,完美而和谐。一词一语,一人一物,一景一情,充分表现了汤显祖这位戏剧大师在诗词、文赋方面的深厚功底及其对社会人生的特出洞察力和非凡表现力。

当然,作家所处的明代社会,官场腐败,民生疾苦,这一点,作家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有清醒的认识。他所描绘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王国,目的全在对比和映衬,在与丑恶现实社会的鲜明对比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发人深思,催人为理想而奋斗。至于作家想在 《邯郸记》和《南柯记》中以佛道思想来解决卢生和淳于棼的权欲和腐败问题,那是作家世界观的局限,也是那个特定时代佛教思想几乎占了统治地位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