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清代剧曲·清代传奇·许善长《胭脂狱·遇粲》原文与翻译、赏析
(贴) 娘子开门。(旦上)
【莺啼序】 幽闺寂寞人醉醒,心事炉灰同冷。好年光愁心愈憎,好春声愁人慵听。最堪怜风摇幕轻,闪得个燕儿无定。谁堪证,冷嫦娥合照孤星。
(关门介) 原来是王大姊,里边请坐。(旦)
【啄木儿】 家常话,没重轻,欲语羞将肺腑倾。望美满舔犊殷怀,绝援系鸣雁无情。椿萱镇日愁难屏,我蕙兰枉自根孤挺,这真是画饼充饥饱未能!
(贴) 娘子的容貌才华,定要配个俊美丈夫才是。待我慢慢留意,选一个相对相当的人物。
【黄莺儿】玉立自亭亭,貌潘郎,品卫玠,风华才调温柔性。眉儿黛青,庞儿玉莹,抡才定蹑金鳌顶。系朱绳,投来玉杵,端不负云英。(旦) 大姊真会顽笑,世间那有这样男子! 便算有如此人才,怎肯与我们结亲?
【前腔】 暮色渐消凝,惹春愁,没主名,繁花各有荣枯命。风摇柳轻,波涵镜清,丰神张绪谁相称?漫关情,青青草色,时节近清明。
(生素服上) (旦注目介。生见旦、贴,俯首慢行下。旦目送介。贴笑介) 是好男儿也! (旦羞介。贴) 妮子春心动矣!
【琥珀猫儿坠】 韶年美貌,风致更娉婷,娇小身材比燕莺。含嗔带笑倍萦情,只盼得双双比翼,两两和鸣。
【尾声】 谢家玉树殊姿秉,便铁石心肠也动情。难怪他美目清扬屡送迎。
《胭脂狱》 是据 《聊斋志异》 中的 《胭脂》 一篇改编的。此剧作于光绪十年(1884),比李文瀚的 《胭脂舄》 传奇晚四十余年,许善长大概是不赞成李文瀚对原作的增饰和发挥,而主张忠实于小说进行戏曲改编,因此,此剧情节谨依原作敷演,突出表现许南岱、施闰章两人在审案时认真负责、明察善断的精神,故以 《胭脂狱》 命名。本剧在描写胭脂和鄂生的爱情时,突出表现胭脂的 “有心” 和鄂生的“无意”,其曲词富有文采,摹状传神各得其妙。从这里所选第二出 《遇粲》 即可看出许氏碧声吟馆传奇的特点与妙处。
此出开始写卞家的邻居龚王氏出场。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龚王氏闲暇无事,到隔壁寻胭脂闲谈。胭脂听见叫门声,出场唱 【莺啼序】 一曲,这是胭脂在闺中独处时自述心事之词。她正当青春妙龄,而婚事还没有着落,闺中生活颇感冷清寂寞。加上正逢阳春天气,看到蜂蝶飞舞,莺燕成双,心中更添愁烦; 望见天边明月,想起嫦娥独守月宫的孤单,又多几分感慨。龚王氏来到家中,几句寒暄之后,胭脂说起昨日父母议论自己的婚姻一事,她唱 【啄木儿】 一曲,表露出对于此事的烦躁情绪。她体谅父母的心意,关心女儿的婚事是人之常情,但现在既没有媒人来提亲,也没有遇上中意之人,要论婚姻岂不是画饼充饥? 龚王氏听胭脂这么说,就顺势宽慰她,说胭脂才貌双全,自己一定要为她留意寻访一位才貌相当的郎君。【黄莺儿】一曲是龚王氏所唱。她凭着自己身为媒婆的一张利口,向胭脂描绘她将要选定的郎君是什么模样,说他一定是貌比潘安,品如卫玠,才华出众,性情温柔,将来赴试登科,独占鳌头,那时择定吉日,举行婚礼,是多么光彩荣耀。胭脂只当这是玩笑话,听听而已,龚王氏也只是耍嘴逗乐,说说而已。但是作者写她们这样的闺中闲谈决非闲笔,而是紧扣着全剧的中心事件——胭脂的婚姻问题,为下文胭脂见到鄂生而钟情预作铺垫。接着,龚王氏邀胭脂一同到大门口观赏春景作为消遣,两人又合唱一曲 【黄莺儿】。曲词由眼前春景,引起心中春愁及对春日花草荣枯盛衰的感伤,同时也自然联想起胭脂的婚事。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胭脂和龚王氏所关注的也只有这样一个重要话题了。
鄂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出现的。他从外边路上经过,引起胭脂注目凝视。龚王氏介绍说,这是家住南巷的秀才鄂秋隼,家庭情况、个人条件如何如何,并表示愿为胭脂做媒,同时对胭脂察言观色。她凭着自己走东串西、牵线说媒的经验,看出 “妮子春心动矣”。确实,龚王氏看透了胭脂的内心。她唱出 【琥珀猫儿坠】 一曲,表达她对胭脂的观察和理解。她认为,胭脂年轻貌美,身材娇柔,笑面含情,春心生波,见到鄂生这样的俊俏书生,期盼和他结对成双是必然的。此后,龚王氏的几句道白,还把鄂秋隼同她相好的宿介相比,觉得鄂生的才貌远在宿生之上,因而她也对鄂生产生爱悦之心。她唱的 【尾声】 一曲,更明确地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在龚王氏眼中,鄂生就像古代以倜傥俊秀而名标史册的谢家子弟那样,如芝兰玉树一般,即使是那特别谨守礼法、心无旁顾的淑女,见了这样的美秀才也难免动情,如今胭脂这样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看也就不奇怪了。龚王氏本是放荡的妇人,她看见鄂生而动邪念是必然的。作者这样描写还有另外的意思,就是通过龚王氏的心理活动,以宿介作为反衬,突出表现鄂生的才貌和人品; 又以龚王氏的感觉为反衬,表现胭脂看见鄂生而心生爱慕是可以理解的。所不同的是,龚王氏说鄂生可爱是出于欲,胭脂见鄂生而注目是出于情。这里,作者借写龚王氏而实写胭脂,观者读曲至此,自能体察作者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