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原文与翻译、赏析

【越调·斗鹌鹑】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紫花儿序】 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渔夫,将我这小小船儿棹将过去。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小桃红】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 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王实甫《丽春堂》杂剧敷演的是金世宗大定年间右丞相完颜乐善的故事。世宗朝威望甚高的左丞相徒单克宁 ( 《金史》 有传) 奉旨在端阳节主持“射柳会”,完颜乐善在会上连中三箭,得到御赐锦袍玉带。“听得去厮杀,躲进帐房睡” 的右副统军使李圭,却一箭未中,故甚妒乐善。次日,在香山的筵宴上,李圭提出与乐善打双陆 (类似下棋的游戏) 以决胜负。最后一局,李圭获胜,欲以墨搽乐善脸,乐善大怒,痛打李圭,搅散了香山筵宴。押宴官徒单克宁将此情景上奏皇上,于是乐善被 “贬在济南府歇马”。自此,乐善每日闲暇无事,“饮酒看山”。后因有 “草寇作乱”,朝廷乃宣召乐善回朝将兵 “收捕草寇”。“草寇” 听说乐善回朝,慑其威名,便“都来投降”了。于是乐善官复原职,皇上赐 “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庆喜的筵席”。李圭亦奉圣命前来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如初。席间众人“齐仰贺当今皇上”。全剧四折,所用宫调依次是 “仙吕”、“中吕”、“越调”、“双调”。正末扮乐善。

第三折中 【斗鹌鹑】 等连续三支曲子,集中而完整地表现了乐善被贬在济南时的生活与心境。

一位声名赫赫的丞相,骤然被贬到青山绿水之间披蓑垂钓,这一巨大的变化,必然给他带来种种前所未有的感受。在这三支曲子的前面,原有乐善一段自白道:“老夫每日饮酒看山,好是快活也呵!” 这种 “快活” 的感受,是真实可信的。【斗鹌鹑】 一曲,表现的就是这种感受。他“闲对着绿树青山”,得到了大自然的陶冶,因此,“烦心倦目” 都被 “消遣”。“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两句,正是乐善从昔日朝廷重臣到眼前闲散隐者这一巨大变化的概括,而且构成强烈对比,显示了乐善对目前生活的 “快活” 感。接着,“披着领箬笠蓑衣” 一句,塑造了“潜入那水国渔乡” 之后的乐善的形象: 寄情山水,飘逸洒脱,体现着隐者生活的情趣。而“堤防他斜风细雨” 一句,又暗暗道出了披蓑垂钓的生活,正可免去人间是非的纠缠。最后,“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自饮自斟,自歌自舞”,更表现了他无拘无束,闲散自由,与世无涉的生活,而这些正是乐善感到 “快活” 的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说上述 【斗鹌鹑】 一曲主要表现了乐善对新的生活的某些感受,那么紧接着的 【紫花儿序】 一曲,则主要写出他对这种生活的一些思考。“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三句,表明他既不想如刘伶那样 “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晋书·刘伶传》),也不想效法屈原,在不得志时就自投汨罗。他要摹仿的是范蠡: 功成名就,泛舟五湖。这表明,乐善并非盲目地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而是有明确的效法对象,这正是他思考的结果。而且他认为,他泛一叶小舟,“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惊起那几行鸥鹭”的生活,正似范蠡归湖故事,故足以 “乐以忘忧” 而不必有 “归欤” 之叹。曲中所写 “一滩红蓼”、“两岸青蒲”、“几行鸥鹭”,都表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幽美,以及乐善以范蠡自喻而获得的恬淡心境。

乐善对隐者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他毕竟是被贬之后才开始这种生活的。因此,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深藏着难以自解的 “踌躇”。【小桃红】 就是他内心深处的 “踌躇” 隐约泛起时的反映。他感到 “水声” 与 “山色”都 “模糊” 了。这里的 “闲看云来去”,与 【斗鹌鹑】 中 “闲对着绿树青山”,显然有不同的涵义,后者表现的是闲散自得,而前者则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惆怅。何以如此?就因为他“怨结愁肠对谁诉?” ——满腹怨愁而无告,惟有 “自踌躇”。显然,绿水青山的美景,终究不能完全消除被贬谪居的苦闷。由苦闷进而自责: “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 表现了无限的悔恨。在这种心情的支配下,他发出了 “感今怀古,旧荣新辱” 的喟叹。所谓 “旧荣”,当然指昔日为相时的荣华富贵; 而眼前的 “自斟自饮,自歌自舞”,却成了 “新辱”。因此,他内心最深处的愿望,显然是改变目前的处境,消除 “新辱”。这就是 “感今怀古,旧荣新辱” 两句的真正意义。然而,他的 “新辱”,是皇上贬斥的结果,是其本人无力消除的。于是,所有的踌躇、自责、感叹,只好“都装入酒葫芦” ——以酒浇愁,这是乐善当时唯一的解脱。

三支小曲,细致而深刻地表现了乐善被贬隐居时的感受、思考和苦闷; 也生动地描写了自然景物,并使二者达到了和谐统一。语言质朴,正与人物性格吻合。因此,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乐善的心理活动过程,曲折地反映了 《丽春堂》 全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我们从剧中看到了金朝统治者的生活和思想的一个侧面,以及他们内部的矛盾斗争。像李圭这种靠 “唱得好、弹得好、舞得好” 而得官的人物,居然受宠,而正直刚介的乐善却被贬官,这里显然寓有某种批判性。而全剧最后又以乐善复职,李圭负荆,共颂 “当今皇上” 作结,这固然是元杂剧多数以 “大团圆”结局的通例,但也还有它特定的背景意义。相对而言,金世宗可谓金代明君,他“与民休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号称小尧舜” ( 《金史·世宗纪赞》)。因此,本剧虽寓批判,但那分寸的掌握,实有历史的根据。王实甫的代表作当然是《西厢记》,无论是思想性或艺术性,《丽春堂》 均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它作为王实甫仅存的三部完整剧作之一,其价值和特色,仍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