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记·秋江哭别》原文与翻译、赏析

古典剧曲鉴赏辞典·明代剧曲·明代传奇·高濂《玉簪记·秋江哭别》原文与翻译、赏析

【水红花】 (生、老旦、丑上) 天空云淡蓼风寒,透衣单。江声悽惨,晚潮时带夕阳还。泪珠弹,离愁千万。(生背科) 欲待将言遮掩,怎禁他恶狠狠话儿劖,只得赴江关也啰。(以下科白从略)

【前腔】 (旦上场望老旦科)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隔江关,怕他心淡。顾不得脚儿勤赶。(作惊科)前面楼上,好似我观主模样。又早是我先看见他,若还撞见好羞惭,(作躲科) 且躲在人家竹院也啰。(以下科白从略)

【红衲袄】 (旦)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只落得冷凄凄飘泊轻盈态。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的分开鸾凤钗。别时节羞答答,怕人瞧,头怎抬。到如今闷昏昏独自个耽着害。爱杀我一对对鸳鸯波上也,羞杀我哭啼啼今宵独自捱。(以下科白从略)

【前腔】 (生) 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看那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醉醺醺欢会知多少,今日里情脉脉离愁有万千。莫不是锦堂欢缘分浅,莫不是蓝桥倒时运悭。伤心怕向蓬窗见也,堆积相思是两岸山。(生弔场) (旦与梢子急上)

【侥侥令】 忙追赶去人船,见风里正开帆。(梢子叫)潘相公,潘相公!(生) 忽听得人呼声声近,住兰桡,定眼看。是何人,且上前。(旦)是奴家。(对哭科)

【哭相思】 (生、旦) 半日里将伊不见,泪珠儿湿染红衫。(以下科白从略)

【小桃红】 (生)你看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蓬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自拆散在霎时间,心儿上,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恨杀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下山虎】 (生)黄昏月下,意惹情牵。才照得个双鸾镜,又早买别离船。哭得我两岸枫林都做了相思泪斑,打叠凄凉今夜眠。喜见我的多情面,花谢重开月再圆。又怕你难留恋,好一似梦里相逢,教我愁怎言 。

【醉归迟】 (旦) 意儿中无别见,忙来不为贪欢恋。只怕你新旧相看心变,追欢别院,怕不想旧有姻缘。那其间拼个死口含冤,到鬼灵庙诉出灯前、和你双双罚愿。(生) 想着你初相见,心甜意甜; 想着你乍别时,山前水前。我怎敢转眼负盟言,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 哭得我哽咽喉干,一似西风断猿。

(以下科白从略)

【意多娇】 (旦)两意坚,月正圆,执手叮咛苦挂牵。(生)我与你同上临安如何?(旦) 我岂不欲,恐人嚷开是非,反害后边大事。欲共你同行难上难。早寄鸾笺,早寄鸾笺,免得我心肠挂牵。也罢,就此拜别。

【哭相思】 (同) 夕阳古道催行晚,听江声泪染心寒。要知郎眼赤,只在望中看。(生拜别科) (生先下) (旦) 重伫望,更盘桓,千愁万恨别离间。只教我青灯夜雨香销鸭,暮雨西风泣断猿。(下)

“秋江哭别” 是本剧很重要的一场戏,也是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剧目。在这一折戏中,通过陈妙常买棹追舟,追上心上人,在舟中泣别,充分表现陈妙常对爱情的痴心、执着,以及冲破封建礼教和佛门清规,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精神。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如此,这折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包括京剧在内的许多剧种都移植了这折戏。不过,京剧和地方剧种移植和改编这折戏时,却删掉了男主人公潘必正。舞台上,就是陈妙常和梢公,一旦一丑,载歌载舞,陈妙常追舟的急切心情和梢公故意逗乐的幽默风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本来是情人哭别的戏,却变成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



一曲 【水红花】 唱出了潘必正被逼赴试的黯然神伤的心情。和 “弦里传情” 一样,这出戏的规定时序是在深秋; 不一样的是规定情景不在观中,而在江边。前两句点出时序是在深秋; 后两句则点出地点是在江边。蓼是生长在江边的一种植物。深秋的江风吹过江边的蓼,吹到人身上感觉风寒衣单。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江涛声听来很悽惨。夕阳西下,却因为傍晚涨潮,映照其中的夕阳随潮水回来了。首四句,是人物眼中的江景,可谓情景交融。如果说,在 “弦里传情” 一折中的“离情” 是指别离家乡父母思念之情,那么在这里的 “离愁” 则是专指潘必正和陈妙常的离别之愁。后三句表达了潘必正慑于姑母的严命,无法用言语遮掩,只得赴试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劖”,是凿的意思。在这里形容姑母的恶狠狠的话像凿子那样尖锐。观主逼走了侄子,登阅江楼目送侄子登舟远去。

此时陈妙常上场。潘必正的离去,对他无疑是晴天霹雳。前四句是她自诉自潘郎一走,她“闷无言,不茶不饭。” “云雨暗巫山”,用的是楚襄王在巫山会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典故。巫山云雨成为男女爱情性事的代名词。此句是说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挫折。接着她唱出了心事和忧虑: 何处可倾诉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怕他心淡”,则是怕他对自己的爱心淡漠了。故而她 “顾不得脚儿勤赶”。正疾走间,忽见观主在楼上,怕 “撞见好羞惭”,遂躲了起来。这一段唱词不算多,却把人物的复杂心态表露无遗: 惊出意表、烦闷忧愁、担心焦虑、惊恐怕羞。曲词文白相间,表现力极强。直至见观主回观去了,陈妙常才出来。她是边哭边上的,遂急急买棹追舟。

梢公唱着吴歌,陈妙常就接着吴歌的最后一句 “惟有江上芙蓉独自开” 唱了一曲 【红衲袄】。“奴好似江上芙蓉独自开”,梢公的歌引起了她的共鸣。在风雨欲来,漫天雪浪的舟中,她可不是像芙蓉独自开放在江上吗? 首二句是她的自叹自怜。“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一个“恨” 字,颇耐人寻味,我们的读者千万不要被作者瞒过,以为她真是“恨”,抑或是后悔了; “恨” 是假,爱是真。以 “恨” 来表现爱到极致。“恨当初与他曾结鸳鸯带,到如今怎生的分开鸾凤钗。” 也可以这么说: 早知离别会是如此噬心镂骨地痛苦,倒不如当初没有这段姻缘。到如今,依依难舍,“怎生的分开”?接下去的四句,写她离别时 “羞答答,怕人瞧,头怎抬。”虽然她大胆地追求爱情,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是,那毕竟是在封建时代,何况她又是一个出家人,不得不有所顾忌。以下三句,都表现了她别后愁闷痛苦的心情。“到如今” 句表现她的孤独与烦闷,下面两句则是由看到水面上一对对鸳鸯,更反衬出自己今宵独眠的孤单,一定会因相思而 “哭啼啼” 了。一个 “爱” 字和一个“羞” 字,状写了她对鸳鸯好合恩爱的羡慕和羞涩。

此时,潘必正上场,他也接着梢公吴歌的最后一句唱道: “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一句同样唱出了他的心情和感慨。两首梢公的歌唱,不仅活跃了舞台气氛,而且衬托了人物的心情。潘必正望着碧澄澄秋江晚景,对他这样经受别离之苦的 “行人” 来说,只会更感到痛断肝肠。以下两句,以对仗的手法,把“昨宵” 和“今日” 作了强烈的对照。仅仅只有一天之隔,情绪的反差竟有如此之大。由于感到离合无常,使他怀疑是否缘分浅,时运不佳。“蓝桥倒”,“蓝桥” 的典故来自民间传说。传说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恋,约好在蓝桥桥墩下相会。男子先至,在桥墩下等候心上人。不料河水暴涨,男子为了守约,坚不离寸步,任凭河水上涨,终致溺亡。未几,女子践约,时河水下落,见其情人抱桥墩而亡,大恸,亦投水殉情。“伤心” 两句,极写他因离别而伤心,竟至不敢向船窗看外面的两岸青山,因为在他看来,这两岸青山分明是相思堆积而成。这里,似乎还有一种解释: 古时将眉毛比作青山,因相思而双眉颦蹙,青山凝黛,令他想起伊人颦蹙的双眉,故不敢望也。陈妙常终于追上潘必正。“兰桡”,“兰”,木兰,又名杜兰,形似楠树,可造船。“桡”,桨也。“兰桡”,就是木兰做的桨。“住兰桡”,就是停止划船。潘必正听得有人叫他,忙命停船。两人终于见面,互诉衷肠。

从 【小桃红】 开始,可谓是这折戏中的精彩唱段。在舞台上清唱时,就从 【小桃红】 开始唱的。这几支曲子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固然是因为曲调优美; 但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曲词写得好。这几支曲子写得文采斐然,真情洋溢,可谓情文并茂。

潘必正唱 【小桃红】,他望着秋江潸然泪下,正是这秋江将把他引向远方。他又不敢望蓬窗外的青山,已如上述。以下几句写出他因别离而生的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心儿上,眼儿边,血儿流,把我的香肌减也。” 曲词写得极为平易,但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因别离而苦不堪言的心情。当然,曲词既是文学作品,自然也有夸张成分,如哭得眼边流血,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夸张手法。下面还要提到。而分别才半日,却已消瘦,香肌减了。显然这也是用的夸张手法。以下三句,则是触景生情,眼前所见的 “野水平川” 实属可恨,正是它们像天上的银河隔断牛郎织女一样,隔断了他们,害得他像暮春的杜鹃那样啼哭。传说杜鹃啼叫,吻边流血。这三句写得既有文采,又饱含真情。

接着在 【下山虎】 曲中,潘必正继续向妙常诉说依依难舍之情。时当黄昏,在月下,他和妙常 “意惹情牵”。他向她哭诉: 才得谐鱼水姻缘,却又早早地别离。哭得我眼中流的相思血泪,竟至将两岸的枫林都染红了。“才照得” 三句,文词雅美。前二句具有对称美。不直说成就姻缘,却说 “照得个双鸾镜”,“双鸾镜” 与“别离船” 互文对照。“哭得我两岸枫林都做了相思泪斑” 一句,出自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一折中一句: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秋天的枫叶本来就是红的,而潘必正却说枫林是他相思的血泪染红的,极言他相思的痛创巨深,流的血泪之多。接下去,说他原以为今夜凄凉地独眠,没想到会在舟中与心上人重逢,真是喜出望外,其欢喜高兴不啻 “花谢重开月再圆”。高兴欢喜之余,又害怕她很快就会离去。这是离人重逢时常有的心情。下面两句是写重逢了还不相信这是真的,还怀疑是在梦中。杜甫的 《羌村》 有句云: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晏几道的词 《鹧鸪天》 有句云: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的都是这种心情。曲词显然本此。

接着是陈妙常倾吐衷肠。她向潘必正表白: 我急急忙忙赶来,不是为了贪图欢爱,我只怕你变心,喜新厌旧,怕你忘了 “旧有姻缘”。在以夫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的古代,女子的这种担心恐怕是十分普遍的。在古代民间传说、戏曲中,曾演绎了多少男子始乱终弃、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 她说,如果到那一天你真把我抛弃了,我拼死含冤,要到鬼神庙里去告你,我要向神灵诉说我们曾经在灯前起誓罚咒,让神灵惩罚你。可以看出古代的女子是多么柔弱无助,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宋代温州杂剧《王魁》 就叙述了王魁负桂英的故事。桂英与落第秀才王魁相爱,并资助他上京赶考。临行前,他们在海神庙盟誓罚咒:王如负桂英,神当殛之。后来,王魁中了状元,抛弃了桂英,桂英自尽,化为厉鬼活捉王魁。比起桂英,陈妙常是幸运的。潘必正不是负心汉,而是多情郎。听了妙常这番话,潘必正赶紧表明心迹,以下两个 “想着你”,两个 “我怎敢”,两个“只愁你”,通过回顾两人初相见时的甜蜜,燕好时的恩爱,离别后的孤单,表明他决不负山盟海誓。这些四字曲词二四字相同: “心甜意甜”、“山前水前”、“灯边枕边”、“形单影单”、“衾寒枕寒”。从语言的角度看,这种词组显得平易生动,富有张力; 从内容的角度看,则更有助于抒发人物的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后两句说他哭得喉干哽咽,好似被西风噎住了的凄厉的猿啼声。接着,两人便交换了爱情的信物: 碧玉鸾簪和白玉鸳鸯扇坠。

在 【忆多娇】 一曲中,陈妙常唱出了与心上人难分难舍之情。当 “月正圆” 的时候,他俩却要分别了。“执手叮咛苦挂牵”,令人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 《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时,潘必正提出与她同上临安。她说不是不想去,为免惹是非,以坏了以后的婚姻大事,所以,“欲共你同行难上难”,希望他早寄书信,“免得我心肠挂牵”。“鸾笺” 就是书信。

最后一支曲 【哭相思】 前四句为两人同唱。夕阳古道江涛声,营造了临别的凄凉环境和气氛,禁不住心寒泪流。“要知郎眼赤,只在望中看。” 是说潘郎望着妙常,眼睛被血泪染红了。这里也有望眼欲穿的意思。潘必正终于走了。陈妙常还伫立在那里,盘桓不去,心中充满了别离的千愁万恨。从此她只落得在青灯夜雨,香烟袅袅中打发日子。“香销鸭”,“鸭”,指 “鸭炉”,就是鸭形的炉。在鸭形的炉中,香一点点点完,而她那似凄厉猿声的哭声时时被暮雨声和西风声所打断。

这一折的曲词既典雅华丽又平易生动,很贴切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情和情感。这也就是这一折戏在舞台上之所以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