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江上春色远
葛长庚
【原文】
江上春色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1]。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2]。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3]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4]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注释】
[1]风樯:指帆船。
[2]飞花:飘飞的落花。沃:饮,喝。
[3]漏:更漏。
[4]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颠沛流离。
【作者】
葛长庚(1194~?),字白叟,自名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人。入道武夷山。宋嘉定中,诏征赴阙,封紫清明道真人。善篆隶草书,有石刻留惠州西湖玄妙观。所著《海琼集》,附词一卷。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葛长庚是个道士,常年四处游荡,足迹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广。这次远去他乡,好友前来送别,彼此恋恋惜别,依依不舍,再三地互相嘱托。分别在即,有感而发,故作此词。
开头的“江上春色远,山下暮云长”二句展现了一幅苍凉辽阔、萧瑟暗淡的景象。选用江、山、云这些宏大背景入词,同时以“远”、“长”二字点明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令人伤神的时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包含了惜别的整个情绪。“时见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又显得难舍难分,情意绵绵。面对江山景色,“满目飞花万点”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回首故人”已经相隔“千里”,于是惆怅之中只能借酒浇愁了。“回雁峰”为衡山72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而词人的归期却难以预料,“烟树正苍苍”更增添了这种凄凉的情调和沉凝的心情。
下片是词上片的深化和续写。“漏声残,灯焰短”是夜晚的纪实,表明作者在旅途生涯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马蹄香”则表示下一个跋涉又在等待着他。词人凝视茫茫夜空,浮想联翩。功名利禄,如同“浮云飞絮”,全是身外之物。“一身将影向潇湘”。作者将义无反顾地飘拂远游下去,哪怕是只身孤影。“多少风前月下”三句,写词人回忆往昔风前月下的往事,想像未来的旅程,在对比中写尽离别愁绪,于是自然吐露出“魂梦亦凄凉”这一痛彻肺腑的呼声。结句“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述说作者此生将在无尽的跋涉和无穷的凄凉中度过,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葛长庚,自名白玉蟾,南宋道人。词中所流露的凄凉心境,实在是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力抗争,只能消极地逃遁心理的真实写照。但是词人在逃避现实的道路上,又怀念千里故人相留相送的情景,难忘昔日风前月下的往事,于是不能不有所徘徊流连。像这首词把别情写得如此浓烈,就是作者执着于世情的明证。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熏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