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出塞

王昌龄

【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1],

万里长征[2]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3],

不教胡马度阴山[4]。

【注释】

[1]关:关塞。

[2]万里长征:指士兵远离家乡服兵役。

[3]但使:只要。龙城:即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飞将:指汉武帝时镇守边疆的名将李广。

[4]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古代北方的天然屏障。

【作者】

王昌龄(约690~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王昌龄早年家境贫寒,屡试不第,直到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天宝中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中为人所杀。

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与王之涣等人齐名,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全唐诗》对王昌龄的诗作评价极高,称他的诗“绪密而思清”。因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最为出色,所以后人也称他为“七绝圣手”。有文集六卷传世。

【赏析】

《出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曾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许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将李广的怀念,讽刺了当时将领的无能,表达了诗人希望任用贤才、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

开篇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述了明月依旧,边关依旧,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的情形,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秦月”和“汉关”互相对仗,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

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诗也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

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边塞风情画,雄浑、苍茫、意境深邃。诗人从千年之前、万里以外落笔,将历史与现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作熔铸了作者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