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吴嘉纪》原文与赏析

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吴嘉纪(1618—1648),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属江苏省)人。一生不仕,家境贫困,又生活在兵祸惨烈的年代,因而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所了解,不少诗歌率真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抨击了清朝统治者,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有《陋轩诗集》。

这首诗道出了灶户生活环境的艰辛,写得冷峻尖刻,笔端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开头两句,描写了盐民的劳苦。从“白头灶户”上可知这个白发老人设灶煮盐的年月之久了。而“低草房”,则又说明了劳动条件的极差,从“六月煎盐”上可知,时值盛夏,天气酷热。而“烈火旁”,则又说明了热不可耐的程度。它如一幅直观显目的速写画,给人以具体的、形象的感受。

如果说上两句写足了“热”,那么下两句更是倍写其“热”,突出了盐民的酸辛。它运用的是反衬手法,机趣奇妙,别出心裁。

“走出门前炎日里”,这句诗是“六月煎盐烈火旁”意思的延伸。门内是烈火熊熊,而门外是炎日辣辣,同样都“热”得没法忍受。但是, 白发老人为什么还要“走出门前”呢? ——“偷闲一刻是乘凉”。这一结语发人深思,顿使全诗摇荡生姿,笔态飞舞,且滋味自溢!在太阳的暴晒下“偷闲”片刻,对于老盐民来说,竟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乘凉”,由此可见其苦。而这“苦”是与“忙”及“热”联系在一起的,不就分外使人觉得“苦”得无以复加吗?

这首诗并未絮絮叨叨地叙述老盐民以煮盐为生的过程,亦未须眉毕现地刻画老盐民不堪劳苦酸辛的肖象,而是在诗的煞尾处这诗情的图象上,为读者提供思索的空白,留待读者于想象中去作人物心灵的透视。这样便使诗的脚步于短短四句之间跑出了很远的路程。正由于如此,全诗写得沁人肺腑,产生了常规例套的写法所不能产生的艺术感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