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

辛弃疾

【原文】

楚天[2]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4]。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5]?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5]。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7]!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8]!

【注释】

[1]建康:今江苏南京。赏心亭:在建康下水门城楼上,下临秦淮河,可尽观览之胜。

[2]楚天: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也泛指南方的天空。

[3]岑(cén):小而高的山。目:望。玉簪螺髻:比喻山形。玉簪:女子插在头发上的一种饰物。螺髻:梳成螺形的发髻。

[4]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兵器,似剑而刃弯。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栏杆拍遍:北宋刘概少时曾凭栏而立,怀想世事,以手拍栏杆,并吟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5]此句是说:自己不愿学张翰弃官归隐。脍(kuài):切得很细的

肉。季鹰:张翰,字季鹰,晋吴郡人。《世说新语·识鉴》也有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5]此句是说:自己不愿学许汜只知添置田舍。求田问舍:添置家产。刘郎:刘备。《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记载:刘备与许汜共论天下人,许汜抱怨陈登豪气不除,竟然自卧于大床,令许汜卧于下床。刘备对他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陈登)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7]此句是感叹虚度年华。流年:指时光流逝。《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温)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8]倩(qìng):请,央求。红巾翠袖:女子妆束,借代歌女。揾(wèn):擦拭。

【作者】

见《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篇。

【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篇。作者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南下之后,南宋小朝廷不仅不予重用,相反对他诸多猜忌,但他仍怀着满腔热切的希望,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结果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而不予理睬。辛弃疾回顾自己渡江南来以后,曾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心中想说的忠心爱国的肺腑之言都陈奏给皇帝了。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好比是一个患恐敌病的重病人,任凭你怎样想用议论去鼓舞他们,把他们拔出于消沉畏缩的气氛之中,都是徒劳无功。正如陆游在一首诗中说:“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

全词就登临所见发挥,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上片以山水起势,千里江南,秋气横空,水天相接,苍茫一片。遥望北方,山峦峥嵘,千姿百态,似乎向人们表示着无穷的愁苦和怨恨。这显然是以景寓情,写山的怨恨正是写人的怨恨。“献愁供恨”用倒卷之笔迫逼题旨。以下七个短句一气呵成。落日断鸿,把看吴钩,拍遍栏杆,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凸现出一个孤寂的爱国者形象。

下片抒怀,写其壮志难酬之感。不用直笔,连用三个典故。或反用,或正取,或半句缩住。作者指出:既不能效法思乡忘国的张翰,又不能学习图谋个人私利的许汜。表达了他忧国忘家、关心祖国命运的激情。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统治阶级内部是不乏张翰、许汜这类人的。因此,作者在这里的揭露是尖锐的,批判是深刻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反映出他忧虑的是国势飘摇,年华虚度,报国无门。结尾处叹无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遥应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抒慷慨呜咽之情。

这是稼轩早期词中最负盛名的一篇,艺术上也渐趋成熟境地,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别具深婉之致。所以《海绡说词》谓其:“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谭评词辨》也说:“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

登临述怀,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题材。辛弃疾的《水龙吟》能以平凡的题材写出不平凡的杰作,强烈地表现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动人心魄,催人奋进。这是与词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壮志难酬的遭遇密切相关的。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这首《水龙吟》词,风格属于豪放一类。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所反映,有比较深厚的现实内容,而且,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我们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