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题 解】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那个时代的许多思想著作都靠引喻设譬——讲故事、打比方来阐述道理,它们最后大都浓缩成四个字的成语,本篇亦是如此。此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这种变化的需要。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吕不韦待《吕氏春秋》成书后,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以千金。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为成语“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玑,不可多得。本文《刻舟求剑》就充分体现了《吕氏春秋》一书一字千金的特点。

故事中,“楚人”的行为举止个性鲜明,他一见剑掉入水中,“遽契其舟”;船一到岸,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一“契”一“求”,形象地写出了他的急切之态和木讷愚蠢之形。而他一边在船上做剑的落水标志时,还一边自言自语说“是吾剑之所从坠”,又显得那么煞有介事。这都让人读来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同就在这个“可爱”的人的身边一样。故事还妙在文末的评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句警示,一个反问,表明态度,发人深思。

选文仅50余字,既叙述了故事,又阐明了道理。它以通俗而形象的寓言形式,生动活泼地论证了“察今”的重要性,即阐明了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客观形势的改变而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