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鹤鸣》诗词解析

鹤鸣

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2)。鱼潜在渊(3),或在于渚(4)。乐彼之园(5),爰有树檀(6);其下维萚(7)。它山之石(8),可以为错(9)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10)。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1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12)

【译诗】白鹤在曲折的泽边一声高叫,四周的泽野皆得以听闻。鱼儿有的在小岛边嬉游,有的却潜藏得很深很深。它喜爱那水泽中幽静的园林——因为那里有紫檀可以栖身;然而紫檀树下却也有落叶纷纷。别的山间採来的石块,可以把璞玉琢磨得圆润。白鹤在曲折的泽边一声高叫,它的声音可以直上兰天。鱼儿有的在小岛边嬉游,有的却潜藏在沼泽的深渊。它喜爱那水泽中幽静的林园——因为那里的檀树可以栖眠;然而构树却也就在它的下边。别的山上採来的石块,也能把璞玉磨得又润又圆。

【解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哲理诗。全诗运用比喻,故无定解。《诗序》说:“《鹤鸣》,诲宣王也。”虽不知“宣王”曾否受此一“诲”,然以诗意推之,不无道理。鹤,以喻隐士;鸣,以喻其才华。真的才华,定将掩抑不住,可谓“声闻于天”者也,此亦喻国君应发现隐逸之圣贤,并从谏如流。朱熹对此诗有极精妙之解:“……声闻于野,言诚(应代以“才”字)之不可掩也;鱼潜在渊,或在于渚,言理(亦应代以“才”字)之无定在也;园有树檀,而其下维萚,言爱当知其恶也;他山之石,亦可以为错,言憎当知其善也。”又说:“程子曰:‘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动心忍性……而义理生焉,道德成焉。”此言颇似毛泽东同志常倡导之正面反面意见都要耐心听取及其所强调的“反面教员”之精湛哲理。天地万物皆在善恶相生,美丑相成,真假相应之演变中,始得运行。治理国家,指挥战争,推行教育,发展实业,皆须通达此理。程朱理学除其唯心论之外壳,确有辩证思想之“内核”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