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1),香雾空蒙月转廊(2)。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3)。
【解析】这是一首咏静物的诗。诗人经过细致的观察、提炼、加工,运用形象思维,把真景和实情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优美的艺术形象,表现了月夜海棠的情态和诗人观赏海棠的心情。一、二句,东风轻轻地吹拂着,盛开的海棠花呈现出一种高贵端庄的姿态;月亮已转离走廊,海棠花的阵阵浓香却依然笼罩着大地。首句写海棠开放正是东风和煦春光淡荡的季节,点明时令。首先描绘海棠花的鲜艳和妩媚。在这寂静的夜晚,淡淡的月光映照着盛开的海棠花,轻风吹来,将海棠花的阵阵浓香吹得四处飘散,把夜雾都变香了,这是暗写。三、四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采用拟人和借喻的手法,把对花的爱惜和欣赏,作了夸张的修饰。人们都已经睡去了,海棠花会不会也“睡去”呢?极言他唯恐深夜海棠睡去,所以燃起蜡烛高照着花枝,快去欣赏这如同美女般的海棠花容。花姿、花色。烛光红、花色红,两者映衬,别有情趣。诗人在这里暗用一个典故,借用唐明皇、杨贵妃故事。《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李隆基登沉香亭,要召见贵妃杨玉环一同宴饮。当时杨贵妃正宿酒未醒,高力士跟随侍女把杨玉环搀扶而来,玄宗笑道:“海棠(指杨贵妃)睡未足耳。”(《太真外传》)意思是难道妃子喝醉了吗?“是海棠睡得不够啊。”后来便有了“海棠春睡”的说法。本诗正借此意以喻海棠。所不同的是:玄宗是以人喻花,苏轼是以花喻人。不过诗人用典是不露痕迹的,即使不明此典也不会妨碍对诗意的理解。这正是诗人技巧的高妙之外。结句:“故烧高烛照红妆”。“花睡去”“照红妆”的写法,生动形象,又拟人化,颇富有人情味,故以海棠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