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浣溪沙》诗词解析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1)

麻叶层层苘叶光(2),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3)。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4),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5),牛衣古柳卖黄瓜(6)。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解析】苏轼的词作中,有一些清新明丽的即景抒情小品,写得颇有意境,读之为人喜爱。这些作品既与开阔旷达的作品不同,又与哀惋凄愁的作品有异。多质朴清爽,散发出乡土气息。这两首《浣溪沙》就是这样的作品。元丰元年,徐州春旱,作为地方长官的苏轼率众求雨,雨过又须谢雨。石潭,就是求雨和谢雨的地方。作者谢雨时,于道上写了五首《浣溪沙》记途中所见的农村景象。真实,自然,富有徐淮地区浓郁的地方特点,这二首是其中较有特色的篇章。

前首写村中之见闻。上片写农事活动。首句写地头的农作物苘麻。“层层”言其茂盛,“光”则写其滋润,这都是雨后庄稼的特点。这时已近初夏。春蚕已老,茧子丰收,于是谢雨归来,满怀丰收喜悦的心情又闻到“煮茧一村香。”“谁家”则表现了作者欲访农舍的新鲜好奇之感。村中何止一家煮茧啊!走进村子,隔了篱笆,就已听到了缫丝女郎那清婉娇媚的笑语,此以笑声比虫鸣,其悦耳之状可知。下片就承其上引入了农舍之中的访察。白发苍苍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如醉,采下新麦穗炒干后捣成粉末以果腹。后二句写青黄交接之时,田家生活尚有难处。于是作者关切地询问:豆类作物几时才能成熟?吃的能否接续上?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员的形象通过这一问话宛然可见,显得可钦可敬。后一首写夏日村道上之见闻,上片描写景致,叙说村中之事。“落枣花”点明了夏日时令。“村南村北”点明作者所在的地点。其实,在交代时间,地点的同时,景色已经描画出来了:枣花纷纷,缲车伊呀,夏日乡间的景致是多么安宁啊!“牛衣”一句写得活泼幽默,亲切感人。在这样的景致中加上了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乡民,在老柳树下吆喝着卖黄瓜,那正是炎暑之中路人纳凉的好地方哩。下片则抒写作者当时的感受,作者酒后走了一段长路,感到困倦不堪,只想睡一觉,又因天热口喝,尝过黄瓜了不济事,觉得喝点茶也许更好同,小憩饮茶都不能在古柳下进行。于是作者昏昏沉沉地走下车子,饶有兴趣地叩打个家陌生的农户。此时,作者已不是夏日旅途中一位慵懒的旁观者了,他也同那古柳之牛衣卖瓜了一样,成了这美好宁静的乡间图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读了这两首词,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之情可感矣,乐在田园之态可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