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1)。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2)。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3)。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线无兵戎!
【解析】宋仁宗赵祯在位时期,对辽和西夏始终采取忍辱求和的政策。此诗反映了广大人民倍受剥削、荒年不免于流亡的惨状。诗以“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笼罩全篇,是古体诗的风格。三至八句,句句对偶,自成开合,每一对句都包含一对矛盾,一个陡峭的转折:“家家养子学耕织,”是为过上好日子,而收获却交给了官府。今年大旱,赤地千里,官府仍迫百姓去服河役,使百姓无以谋生。唯其如此,老幼无奈逃荒到河南,可河南也是连半年都没有饭吃。这一转折,突出了社会的不合理性,出人意料地令人愤怒。这是对宋王朝忍辱求和的一种明快、辛辣而愤怒的讽刺与谴责。诗末是对现实所发的议论。“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是诗人借“贞观之治”来抨击北宋统治者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这表明他所理想的社会不过是贞观盛世,没有饥荒和战乱。本诗的字里行间流露诗人锐意改革以使盛世再现的壮志。诗有实无虚则呆板,有虚无实则空泛。本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既有明写,又有暗喻。作者在叙事中富有主观情韵,心情惆怅难述,通篇诗句都很有力量,词也极有力量,如“输”、“事”、“仍催”、“自无”等词,极简炼峭拔,遒劲有力,是王安石独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