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桑中》诗词解析

桑中

爰采唐矣(1)?沫之乡矣(2)。云谁之思(3)?美孟姜矣(4)!期我乎桑中(5),要我乎上宫(6),送我乎淇之上矣(7)。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8)!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9)?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10)。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译诗】我採菟丝子,应须到哪方?唯我心里知,须到沫之乡。有那么一个人,朝夕令我想。要问她是谁?美丽小孟姜。是她约我到桑树林中,是她约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边依依相送。我要採秋麦,应须到哪里?唯我心里知,须到沫之北。有那么一个人,常与我相会。要问她是谁?美丽小孟弋。是她约我到桑树林中,是她约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边依依相送。我要採芜蔓,应须何所从?唯我心里知,须到沫之东。有那么一个人,与我暗相逢。要问她是谁?美丽小孟庸。是她约我到桑树林中,是她约我到神祠之中,又在淇水岸边依依相送。

【解析】《桑中》,是一篇披有千秋骂名的淫诗,成语所谓“桑间濮上”指男女之偷情,桑间在濮水之上,正指此诗。《礼记·乐记》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然而,奇怪的是汉朝人却把“淫诗”说成“刺诗”,《诗序》说:“《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朱熹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指出是“淫奔者所自作。”看来诗似乎怎么解都行。郭沫若以为此诗所写即古籍上所载“仲春会男女”之事;鲍昌同志阐释之为“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鲍昌同志并援引古埃及、巴比伦等地之交感巫术之理。此说颇有道理。倘诚如此,则儒家学者白费了几千年之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