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中寡妇》诗词解析

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1),麻苎衣衫鬓发焦(2)。桑柘废来犹纳税(3),田园荒后尚征苗(4)。时挑野菜和根煮(5),旋斫生柴带叶烧(6)。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译】丈夫由于战乱死在草屋里,麻布缝制衣衫鬓发全枯焦。桑田废弃不能养蚕还纳税,田园荒芜不长粮食收苗款。经常挑来野菜连根煮着吃,随即砍来生柴带着叶子烧。尽管住在深山野墺最深处,仍无办法逃脱杂税和役徭。

【解析】这是一首反映唐朝末年苛捐杂税繁重,人民生活极端痛苦的现实主义诗篇。从一个山中寡妇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贪暴和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首联交代她守寡的原因并刻画她的外貌特征。“夫因兵死”说明她的不幸是由藩镇之间连年征战所造成的,因而才逃入深山孤守茅屋,为的是躲避繁重的赋税。接着写她身穿粗麻破衣,鬓发枯焦,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个极端穷困的妇女形象。颔联写苛捐杂税对她的残酷压榨。尽管她逃入深山,也未逃出繁重租税的盘剥。桑田废弃了,本不能养蚕,但还要纳税;田园荒芜了,本不能生苗,但还要征收青苗钱。可见当时的统治阶级对人民盘剥的残忍。颈联写这位寡妇的生活状况。通过“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两个典型细节,写其生活已贫困到极点。“时挑”、“旋斫”写她为生计而操劳,一刻不闲,但依然这般穷困,言外之意,劳动成果全被官府榨尽。末联写人们无论逃到哪里,也无法逃脱赋税和征役的罗网。这里诗人的慨叹,深含着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憎恶。

此诗选取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来揭示主题,因而更见深刻。一个因丈夫死于战场而守寡的贫困妇女,又逃到深山的“更深处”,官府还要在不能养蚕的废柘上搜刮,从不长苗的荒地上榨取,使她穷得无衣无食,足见繁重的苛税已达到了无孔不入、无以附加的地步。这种典型化的描写,就从更深的程度、更广的范围,揭露了剥削的残酷、社会的黑暗,逐层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