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枢
移近黄湾泊短篷,野云垂地一溪风。
渚香吹散荷花雨,几点流萤出苇丛。
古代的伯牙鼓琴,知音者可以从中“听”出高山流水,其实在自然景物中本来就有着音乐般的旋律和节奏。这首绝句写的是水程旅次中所遇到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虽说只有寥寥四句,却也富有节奏的变化,颇有摇曳生姿之妙。
诗是在对景物的动态观照中展开的。首句写旅舟经过一天的行程,终于在黄湾这个地方徐徐靠岸了。从舟之“移近”到停泊,写出了由运动渐归于栖止的过程,表现出松弛舒缓的态势。但紧接着的第二句便陡起波澜:转眼间阴云四布、风声悚紧,眼看一场骤雨就要在紧锣密鼓声中到来。节奏一下子由“徐”变为“疾”,由“弛”变为“张”,第三句照例要写雨势的迅猛了,可是诗人却又出人意外地一步跃过高潮,径直写起雨渐消歇的余波来。从溪雨欲来忽而跳至雨势散去,这固然符合夏季阵雨倏忽来去的特点,但就诗人的运思而言,似仍有节奏上的考虑。这一句以“渚香”置首,以“雨”殿后,正是为了使“雨”从主角退居配角,不让它肆意逞威,景的节奏于此又由张而弛,而不至于一味怒张了。按杜甫有《狂夫》诗云:“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也是在风雨的沐浴中映衬出荷竹的纯净之美,而这首诗在荷香和雨之间用了“吹散”二字,更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施予,仿佛那一阵急风迅雨不是荷香的对手,竟被轻轻易易地驱散了似的。这一神来之笔,为全诗平添了风韵和情趣。诗的末句,以空际轻盈闪烁的点点流萤,写出了雨过天晴之后,水乡之夜的静谧和清朗。那风雨欲来之际的低迷和悚然,此时早已为置身于色香俱现的静夜里的陶然之乐所代替了。回过头来,此夜的一霎风雨,不正使旅人更充分地领略到了自然界的“天赖”吗?
由此看来,这首诗正是以其灵动的节奏处理,把一幅风景小品谱写成曼妙优美的小夜曲,从而给人留下了隽永而悠扬的韵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