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惜花》古诗赏析与原文

姜宸英

一年强半是春愁,浅白深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这诗重点是“愁”、“恨”两字。怎样写愁,通过“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来表现。“浅白深红”说花,花在飘零,付之乱流,十分惋惜,从而愁生。诗的表现手法,是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春愁便是春愁,可是诗人一年之中,不问冬夏,强半却是春愁;可见他的情意缠绵,愁思之深。愁思缘何而起,诗人触景生情,看到“花落水流红”,缘是“闲愁万种”。一年中强半的惆怅,悉被迸发出来。首句是点题,诉说春愁,次句是赋物咏怀,衬写愁字。

三句写垂杨犹在,“游丝软倚飘春榭”,春风吹它不断,却似人的愁思,缠绵悱恻。细柳如今千万条,何尝系得春光住!春光逝矣,愁思依然!四句写这柳丝,宛似人的愁思绾着人的“恨”带上层楼。由愁入恨,三、四两句,再衬一笔。如画家三皴法,益见愁思恳挚。二句写花落水流,人在惜花;四句写绾恨上楼,径自写人。一、二两句是一层意思,三、四两句又是一层意思。两层意思有着内在联系,宛如双环入扣,引人入胜。中间用一“剩”字,联络得妙。“落花流水春去也”,夫复何言;却是犹剩柳丝,绾着人恨,系上高楼。愁绪转化为恨,把恨紧紧深锁在高楼幽室之中。

作者姜宸英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诗中为什么写愁与恨呢?写得这样恳挚!是无病呻吟么?看来不像。那么,指的是哪一件具体的实事么?或者说缘何触发而起兴呢?这就难以猜测。作者应举,考中进士,点了翰林,看来是愿意出仕的。编修这个职务是编书的。他任编修年已七十了。浮生屡踬于有司,纂修《明史·刑法志》时,极言明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之害,辞意恺切,可知作者性格是刚强的。士生于世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事的。这诗写得柔婉,却见他的感情是很恳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