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闺怨》古诗赏析与原文

周在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怨情的绝句,这类歌很容易写得平庸雷同,缺乏新意,但作者此诗却能独辟蹊径,写得富有思致。

“江南二月试罗衣,春尽燕山雪尚飞”,开首两句分别描绘了江南二月与燕山暮春时的不同景象。江南是思妇所在的地方,也即征人的故乡,燕山本是北方山脉名,此处代指征人服役的北方边塞。二月的江南已是春意盎然的景象,人们已脱去冬装、穿上质地轻软的罗衣了,然而北方边塞春尽时节依然大雪纷飞。这两句诗用对比手法,通过两地气候相差之悬殊见出两地相隔之远,又以相隔之远暗示团聚之难;同时,江南与塞北气候之间的对比也显示了江南好、不如归的意思。两句诗没有正面抒写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但字里行间已隐约透露出思念之情。

然而征人迟迟不归。前两句既已点明思妇与征人间相去极远,则下面便紧承这一意思在“远”字上做文章。不过作者并没有让思妇说“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或者“尔独何辜限河梁”一类的话,如果那样未免蛇足,而是出人意料地说“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构思可谓奇妙。“子规”即杜鹃鸟,传说是古代蜀国君主杜宇亡国后魂化而成,其啼声哀苦。大约也因其啼声哀苦,容易引起征人游子的思归之情,故又名催归。这里写子规,自然是子规有令人思归之意,且其啼声哀苦,也可令人联想到思妇的怨情,说“啼不到”,便是承上面两句江南塞北路途遥远之意而来,“故乡虽好不思归”则将开首两句中暗含的故乡好之意点明了,但征人并不归来,于是不能不怨,但归怨于子规,虽然无理,却又把思妇怨而不怒的微妙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诗虽题为闺怨,却不从正面入手渲染怨情,而是言此意彼,寄情委婉,形成了含而不露的风格,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