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虚
日日他乡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
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
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感慨的是“日日他乡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作者王若虚,系金末承安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由于在外做官,长年客居异乡,所以每每思恋故乡、想念亲人,常常萌发“恨不归”的遗憾之情。如今,夙愿得偿、终于归来,然而却非但未能“喜欲狂”,反而泪湿衣衫、更加伤心和悲叹。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正是战乱频繁、金王朝被元所取代的年月。经过战争洗劫之后的家乡,到处是荒弃了的土地和倒塌的房屋,遇到的是饥饿难耐、流离失所的难民。眼前这一派凄凉和悲惨的景象,使他“归来老泪更沾衣。”“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辽东鹤”在《搜神后记》里有典:离家千载的丁令威,有一日化作仙鹤归来,看到物是人非的家乡之后,不由发出“城廓如故人民非”的伤心感叹。作者王若虚借用这一故事,递进一层来抒发自己比丁令威还要哀伤的感情。
王若虚是金代一位最有根底的学者,他对诗、文、修辞学和文法学都有独到的见解。他为文主张求真,“自得”,认为“文章须以意为主”,崇尚典实平易,反对奇诡险怪;论诗则认为“哀乐之真发乎情性”才为正理。在这首通俗如话的诗中,他以自己真切的感受,抒发出对故乡愁肠百结的眷恋之情,写“真感情真景物”,不事雕琢地表现“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王国维“境界说”)。平易而感人,体现出作者一贯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