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鶠
记得诗狂欲发时,鄱阳湖里月明知。
无人为觅桓伊笛,自卷秋芦片叶吹。
此诗叙写了诗人月夜泛舟时,见景生情,诗兴大发的情形。
“记得”,表明这里所写是诗人的追记。“鄱阳湖里月明知”,巧妙交代了诗人“诗狂欲发”的时间(“月明”之夜)、地点(“鄱阳湖里”)。它和首句在意序上有所倒换,其意实即鄱阳湖月夜泛舟时,为眼前佳境陶然心醉,终而“诗狂欲发”。如此“错位”,除避免了笔法上的平直,更起到了突出“诗狂欲发”的诗人形象的作用,使之一下子吸引住读者的注意。
桓伊,东晋人,喜音乐,善吹笛,当时称为“江左第一”。崔鶠泛舟湖中的“无人为觅桓伊笛”,没有长笛可使,于是便“自卷秋芦片叶吹”。这一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传出了诗人此刻情兴盎然,着意要一表的形神。“秋芦”,从侧面进一步点明诗人泛舟鄱阳湖是在秋天。
“诗狂欲发”,诗人便欲畅意表抒之。诗篇着意一“狂”字,轻轻几笔勾勒出一个逸兴遄飞、“狂”态可掬的才人形象。“月明知”、“无人”、“自卷”,淡淡着笔,反映了诗人于月白风清之夜泛舟游湖的自得其乐之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秋天的鄱阳湖在皓月银辉下仿佛一面清鉴,此刻随手摘一片苇叶吹起苇笛,悠扬的笛声,伴着清月、伴着波光、伴着微风,在湖上飘荡,那该是怎样的令人心醉的情景啊!难怪事过境迁,诗人仍久久不能忘怀,在温馨美好的回忆中录下当时的“狂”态,其超迈潇洒之致,读来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