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

《两宋词·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鉴赏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期间写的。邓广铭认为它“非首次官建康时作”,因为词中“充满牢骚激愤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另一说,认为是乾道三年至六年(1167—1170)期间,作者通判建康时所写,是他从吴地到楚地漫游三年后,于乾道三年的秋天回到金陵之时。此词作年,说法不一,姑存此二说,待进一步考证。

《水龙吟》,调名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起句七字、第二句六字者,以苏轼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起句六字、第二句为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亦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收结有为。又有异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和《海天阔处》等。

建康赏心亭,建康,即今南京市。赏心亭,当时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传北宋丁谓所建,今废。

****





以下按片详讲——

上片:因写无边秋色,钩起报国无门的义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一个秋天,作者登上城头的亭子,抬眼远眺,一目千里,秋高气爽的辽阔旷野,滔滔的长江向天边流去,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楚天,古代长江中、下游流域属于楚国,此之“楚天”,泛指南国天空。作者用了两句话把个辽阔江天和无边秋色,尽显眼前。接着三个四字句,又是写景又是抒情。遥岑,即远山。玉簪螺髻,喻指山的形状,有像首饰碧玉簪,有如女子发式青螺髻。这是说,作者极目北望所得到的印象:远山看去像美人头上的青螺髻很是美观。可是它偏偏引出我们的愁恨。为什么,这当然不是山真能“献愁供恨”,而是人们之“心眼”,透过苍山见到了(或想到了)北方沦陷区在金兵的铁蹄下产生的愁与恨。在同胞遭难之时,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只顾自己享乐,怎不使爱国志士们又愁又恨呢?这样,作者把描写外部之景同抒发内心之情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出来。

“落日楼头”三句,进一步托景抒情,使亭之周围弥漫着一团悲凉之气。爱国志士枉有报国之志,现在只有在赏心亭上苦看落日西下,悲听孤雁哀鸣。经过这番情景的渲染与烘托,此片的最后四句:“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就很自然地涌了出来。吴钩,是一种弯形的刀,为吴人所制,故名。此泛指佩带的刀剑。“看刀抚剑”,当然是希望杀敌立功,又是急拍着阑干,那种急于杀敌报国的志士形象,就站立了起来。但是,这些在只顾偏安的朝廷里,还有谁能知道呢?我的这场“登临意”,又有谁能够理解啊! 这是作者深感报国无望的义愤的慨叹,也是代表所有爱国者的正义的呼喊!

下片:借忆历史人物,抒发自己失意的悲怀





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此片用典较多,先作集中诠释:

“休说”三句出典是《晋书·张翰传》。季鹰,即张翰之字。其本传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蒪羹、鲈鱼㼽,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鲙,通“脍”,把鱼肉切细。作者反其意用之,说自己不会像张翰那样贪图家乡风味而放弃抗金的。

“求田”三句,是表示自己不愿“求田问舍”,作个“富家翁”的。这里不仅表白自己,而是不满现状。此事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其大意是说:许汜去见陈登,陈自己睡大床,令许睡下床。后许将此事告诉刘备,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说:“你没有忧怀家国之志,只知求田问舍,语言乏味,你若来看我,我将自己卧百尺楼上,让你卧在地上。陈登对你还算是客气的啊!”作者引此事入词,意在说明如许汜那样只知置田守产,作个人盘算的人,是应当受人耻笑的。刘郎,此指刘备。

“可惜流年”三句,是说,可惜自己虽怀有报国之志,何曾有施展抱负的机遇?其年华总是在国势飘摇中逝去,正如树木在愁风苦雨中终于衰老枯萎。一说,这是说时光流逝,原来的小树,如今都已十围了,何况人怎不老呢?亦通。树犹如此,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伐,经金城,见前为瑯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泪。”庾信《枯树赋》引桓温语时作“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是一种英雄迟暮之感,也是词人对国家命运危殆和中原沦陷区遭难人民的哀叹!

词尾二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是作者自伤抱负不得实现,心塞思结,甚感郁闷,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失路的严重悲愤。倩(qiàn欠),请;央求。红巾翠袖:指歌女。宋代宴会上常用歌妓劝酒。揾,(wèn问),擦去,揩拭。这是说,要请谁来让歌女揩干我这英雄失意的眼泪呢?这是报国忘家青年英雄的失意的哀痛之叹,比之王粲《登楼赋》中的哀愁更为深广。

****



这首词陈辞慷慨,表情悲壮,含义深曲,较深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爱国英雄人物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很具代表性。在表达艺术上,却深曲含蓄,词气虽然纵横豪宕,但笔笔能留意,字字有脉络。近代陈洵在《海绡翁说词稿》中有过一段精采述评——

起句破空而来,秋无际,从“水随天去” 中见; “玉簪螺髻” 之“献愁供恨”,从远目中见; “江南游子”,从 “断肠落日” 中见了,纯用倒卷之笔。“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仍缩入 “江南游子” 上;“无人会” 纵开,“登临意” 收合。后片愈转愈奇,“季鹰未归” 则鲈脍徒然一转,“刘郎羞见” 则田舍徒然一转,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以老而已; 却不说出,而以 “树犹如此” 作半面语缩住。“倩何人” 以下十三字,应 “无人会,登临意” 作结。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如此。学者苟能于此求,则清真、稼轩、梦窗三家实一家,若徒视为真率,则失此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