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浣溪沙》原文赏析
曲曲蚕池数里香,玉梭纤手度流黄。天孙无暇管凄凉。
一自昭阳新纳锦,边衣常碎九秋霜。夕阳冷落出高墙。
清代在苏州、杭州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等地设立“织造署”,负责管理织造皇宫内所使用的各种丝织物品。曹寅曾任“江宁织造”多年,其任务除了为皇家督造衣料、帷帐、旗帜等丝织品外,还兼有查访各地吏治民情的使命,并直接向皇帝密报。本篇大约作于“江南织造”任内。词中通过对比反映了宫廷内外两种不同的生活画面,揭示出下层人民和统治者的矛盾,对现实有一定的讽喻意义。
“曲曲蚕池数里香,玉梭纤手度流黄。”首二句托物见意,由纳锦而联想到织女凄凉辛苦的生活。“蚕池”,作者自注云:“明时宫人纳锦之所,今有故基云机庙。” “流黄”,指黄色的丝绢。词人看到那五光十色、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仿佛闻到了蚕茧的香味,不禁联想起织锦女工的辛勤劳动。她们弄机抒,抛玉梭,日以继夜,用纤纤素手才织成这一匹匹美如云霞的锦缎。“天孙无暇管凄凉。”上片结句紧承“玉梭纤手度流黄”,进一步描写织锦女工的境遇和悲伤心情。“天孙”,即织女星,神话传说织女为天帝之孙,故名。这句意谓: 织锦女工辛辛苦苦,织出锦来就被官府掠走,她们无人体恤,生活十分悲惨凄凉,就连天上的织女星也自顾不暇,不能为她们解愁分忧。词的上片,通过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织锦女工的同情,言简意深,含而不露。
“一自昭阳新纳锦,边衣常碎九秋霜。”过片两句以宫女的锦衣对照边防士兵的寒衣,形象地展示出现实生活中的苦乐不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昭阳”,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昭阳……等殿。”后世常以“昭阳”指皇后所居之处。“九秋”,泛指时间之长。这两句说,朝廷年年都要搜罗锦缎为后妃宫女更换新衣,而驻守在边防前线的战土却总是穿着破旧不堪的军装,他们身上的 “寒衣”已经熬过了多年的冰霜。“夕阳冷落出高墙。”末句以景结情,照应首句的“蚕池”,描写“纳锦之所”丝绢堆积如山,夕阳映照着高墙深院,词人对景感怀,一种凄凉冷落之情油然而生。
这首词即事抒感,从织妇与宫女、边关和内廷的对比描写中,表现劳苦者与享乐者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形象地揭示出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现实,其用意与宋代诗人张俞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相似,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