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太常引》原文赏析

《易顺鼎·太常引》原文赏析

秦淮遇雨,泊舟幽绝处,以此调之

斜阳忽失树间明,红堕听无声。遮断蒋山青,看云气、来从孝陵。溪光似镜,无人到也,沙鸟自梳翎。蟾界洗成冰,更洗出、鸥天水晶。

本词是作者在秦淮河泛舟游玩时遇雨而作,描绘遇雨前后的秦淮河景色。秦淮河,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源出句容大茅山,南源出溧水东芦山,在江宁秣陵关附近合流,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

上片写下雨前。首句“斜阳忽失树间明”,“斜阳”,交代时间,忽失树间明”,写大雨将降时树间明亮的光线忽然消失,“忽”字表现了这一变化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因为大雨降下,泊舟于幽绝处多林木间以避之,故有此句。这里词人没有象通常那样写大雨降临前的乌云翻滚,狂风呼啸,而是变换角度,写幽绝处的静态景象,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红堕听无声”,词人驱舟避雨,心定之后,视线由林间转而向外,笔锋随之,自然和谐。“红堕”,指太阳的坠落,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洪兴祖补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古代传说太阳神出行由六龙驾车,所以词人想象着太阳之隐没堕落定会有轰隆轰隆的巨响,可现在却失去了往日的声响,表现其为乌云所遮蔽。同时,“无声”又显示了大雨降临前短期沉寂的现状,具有一石三鸟之作用。此句设想新奇,词人本意明明是说乌云遮蔽了红日,为视觉所见,可却偏偏以听觉表现,以“听”字出之,变换以音响,生动形象,声色交映成趣,大可玩味。

以下词人又掉转笔锋,写视觉,远眺北面的钟山。“蒋山”,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南京市东北,吴孙权为蒋子文立庙于此山,为避孙权祖父孙钟讳,因改名蒋山。钟山虎踞,上常有帝王之气,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所谓“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者也。“孝陵”,明太祖朱元璋墓,在钟山脚下。词人透过林木远望钟山,滚滚云气从北面孝陵的方向奔涌而来,遮断了视线,所以说:“遮断蒋山青,看云气、来从孝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云气已不是昔日的帝王之气,而是预示暴风雨将临的乌云雨气。在清末政权摇摇欲堕的背景下,恐还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下片写雨后。“溪光似镜”,暗示暴雨已过。天气转晴,风平浪静,所以河水似镜般平坦,溪光如镜般明亮。“无人到也”,写避雨处的偏僻,承接上文的“溪光似镜”,又照应序的“泊舟幽绝处”,并自然引出下句的“沙鸟自梳翎”。沙鸟,指沙鸥,栖息沙洲,常飞翔于江河之上。此句既表所处地的偏僻孤寂,只有沙鸥和自己作伴,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飘泊孤独,有以沙鸥自比之意。唐孟浩然《夜泊宣城界》:“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处兼用此二诗意。以下,诗人又转移视线,目光由沙滩移向天空,“蟾界洗成冰”。蟾界,指月。一轮明月在天,仿佛被适才的一场大雨冲洗过,显得如冰般晶莹剔透。以冰比月,形象生动,和上片“斜阳”、“红堕”相呼应,更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结句“更洗出、鸥天水晶”,又进一层,说岂但洗净了月,还洗净苍穹如水晶般清澈澄明,再现了雨后天晴,万里无云,澄鲜纯静的天空,也表现了词人当时心神俊爽,飘飘欲仙的情态。

本词写秦淮遇雨,但通篇未正面写雨,而是通过下雨前后景物的描绘,暗示了这场暴雨来势之迅猛,降雨时间之短和雨量之大,给读者驰骋想象力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