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熙·甘州》原文赏析

《赵熙·甘州》原文赏析

寺 夜

任西风、吹老旧朝人,黄花十分秋。自江程换了,斜阳瘦马,古县龙游。归梦今无半月,蔬菜满荒丘。一笠青山影,留我僧楼。

次第重阳近也! 记去年此际,海水西流。问长星醉否?中酒看吴钩。度今宵、雁声微雨,赖碧云红叶识乡愁。清钟动,有无穷事,来日神州。

1916年中秋,赵熙从成都由水路经彭山、青神、乐山,再改由陆路返回荣县,农历八月下旬抵家,重阳前夕在荣县某寺院内写成此词。词以“寺夜”为题,抒写一年来多难多变的生活感慨。自辛亥革命后,赵熙每以遗老自居,故自称“旧朝人”,且年已五十,更有衰迟之感。词的开始极写秋日衰残景象,以表达 “旧朝人”的心境。又以黄花晚节自喻,虽然无可奈何地在西风中渐入老境,却也有自许自负的意味。“自”为领字,词意转折,追叙归程情形。“江程换了,斜阳瘦马,古县龙游” ,在顺序上有些错乱,以造成词意恍惚迷离;本意应是在古县龙游,由江行改换陆行,骑着瘦马,踏上征途。龙游,古县名,隋置,明代废,即今四川乐山县。本来抵家已非梦境了,而归来十余日仍觉似梦,反映出在乱世中惊惶不安的心理。赵熙故家老屋边原有空地,自回家以来便常种瓜菜。他离家后菜园荒芜了,归来十余日则蔬菜已种满。这间接地流露出在故家所感到亲切与适意。上阕的结尾落到词题“寺夜”上来,说青山如笠,十分可爱(孙觌诗: “万山攒拥天一笠”,以笠形喻山) ,遂在山寺僧楼留下了。不说“我留”而说“留我”,显得情致十分浓郁。

我国民俗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相传于此日登高可以避灾。词的过变“次第重阳近也”,上承前片“西风” “十分秋”,並由此展开对去年此际的回忆。辛亥革命之初,我国正是多事之秋。1913年10月,袁世凯迫使国会选为正式大总统,窃夺革命成果。四川的熊克武、杨蔗堪等在重庆发起讨袁之师,但旋即失败。时赵熙寓居重庆遗爱祠侧礼园(重庆鹅岭公园) ,因其在川东、川南弟子中多是革命党人,而且他曾对讨袁运动表示同情与支持。四川督军胡景伊以为赵熙是谋主,急令逮捕,后经蒲殿俊函告梁启超营救才免于难。1914年春,赵熙避难返回故乡。1915年8月袁世凯组织鼓吹帝制,并于此年宣布复辟帝制。“去年此际,海水西流”,即暗指复辟帝制之事。海水西流,在中国是属反常的,作者用以暗喻当时历史的反动倒退现象。也是去年此际,他曾意气慷慨,“问长星醉否?中酒看吴钩”,表示了对现实的忧虑和义愤。长星为慧星之属,光茫直指,长二至十丈,但不常见。以长星喻浩然正气之士,显然又为自喻。他举酒浇愁,是醉还醒。吴钩乃古兵器,形似剑而刃弯曲,唐诗中多提及,如杜甫《后出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但这里赵熙是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表现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度今宵”是词意又一转折,由追忆去年而转到对现实的描写。至此,完全点明作词的具体时间地点是在家乡山寺僧楼将近重阳的一个夜晚。这个晚上特别凄凉寂寞,触动满怀愁绪。尤其苦恼的是,一片乡愁唯有深秋的碧云红叶才能理解。这未表明的意思是: 它们都是自然之物,不会理解人的情感,因而实际上没有人懂得他的乡愁。他的乡愁是什么呢?作者并未明白地表述,只在结尾作了暗示。看来这一夜,作者心绪不宁,并未安眠,山寺已敲响晨钟了。这年之初,蔡锷率讨袁的护国军入蜀,但因病很快离去,次年四川便陷入军阀战乱。“有无穷事,来日神州”,则已预料到了神州天地即将发生的灾难,尤其是当时的四川。作者忧愁的正是国事维艰,而又感到个人的衰迟无能。词里深刻地表达了一个动乱时代的旧文人的痛苦烦乱的心理。

赵熙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其词骚雅苍劲自成一体。论者以为其词风与苏轼辛弃疾和陈维崧相近,但我们就此词而言,它却无豪放词那种粗率的习气,对于词语较为注重雕饰,词意的表达较为含蓄甚至趋于晦涩,努力追求优雅的诗意效果。所以它很难归于豪放词,而自有独特的风格。近世词家叶恭绰以“苍秀” (《广箧中词》卷三)来评此词,则是最为确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