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绮·换巢鸾凤》原文赏析

《吴绮·换巢鸾凤》原文赏析

有遗予诗者,不敢答,且不忍答。用史邦卿韵。

天妒人娇。正鸾羞觅渡,鹊懒填桥。忽来灯下句,如听雨中箫。遥知堪瘦倚阑腰。病因影起,香随梦销。孤眠起、想只有玉楼花照。

清悄,鸿缥缈。门掩苧萝、空把灵犀抱。拣尽寒枝,压残金线,幽怨寄怀香草。频展乌丝断离肠,奈何欲唤青天老! 而今情绪,凭谁问取分晓。

这是一首爱情词。题中指出“有遗予诗者,不敢答,且不忍答。”它写女主人公给作者寄诗,作者由于来自现实生活的某些阻力,怕舆论有所不许,不敢回答; 然而她却在诗中寄怀幽怨,表达爱情衷曲。在极度矛盾心情下填了这首词,抒发作者展读来诗后对她的思念及无可奈何的思绪,同时也描绘了女主人公痴情专一、相思愁苦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对封建习惯势力的一种抗议。它构思精巧,词语轻灵尖新,是有意学梅溪而笑颦悉合者。

“天妒人娇”,开始直抒内心的不平静: 天嫉妒人的娇美呵! 这四个字起得突兀,言外之意丰富。把责任归咎于天,足见其出于不得已,也说不清。是他“不敢答,且不忍答”痛苦心情的表白。同时暗示女主人公的娇美,和他对她深挚的爱慕: “正鸾羞觅渡,鹊懒填桥”两句借牛女七夕相会的传说,写他们无缘相见互通心情。“羞”有怕的意思,这里表现他那种复杂、细微的心理状态。“懒”,写无人为他们创造方便条件,这些都有原因,作者只能归咎于天的嫉妒了。这样的形象描写,精炼工整,能引起读者优美的联想,产生深厚的同情。以上是“遗诗”的背景。“忽来灯下句,如听雨中箫”,写她寄诗及作者读后的感受。“忽来”对作者来说出乎意外,从女子方面看,表现为对爱情的主动追求。“灯下句”说明诗是夜晚写就的。“雨中箫”的比喻,以声音拟诗的感情基调,箫声沉咽,在雨中更显得凄怨。这两句已暗示作者设想女子情状,将她孤凄幽怨的形象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它构成工整的流水对。从开篇至此都是实写,形象的叙事中饱和着强烈的抒情。以下用“遥知”领起,转入虚写,“遥知堪瘦倚阑腰”写她倚栏消瘦的身影。“堪”忍受,“倚阑腰”靠着栏干的腰身。意味着当她倚阑企望回音而失望的痛苦情态。伏过片“鸿缥缈”的描写。“病因影起,香随梦销”写她憔悴的神情。“影”,写真,即画的肖象。“香”,粉香,代指她装饰打扮。“销”,消散。这两句写她因不得音信而孤影自恋,孑身独立,终因刻骨相思而抑郁成病。“孤眠起、想只有玉楼花照。”写她孤独凄凉的生活。“花照”,则正是花鲜艳盛开的时候。这里用明丽美好的景色反衬她的凄凉寂寞,“以乐景写哀”。

换头从另一角度描写,“清悄,鸿缥缈。门掩苧萝、空把灵犀抱”,写她的失望与痴情。“清悄”,清冷寂寞。“鸿缥缈”,“鸿” 代指音信。作者回音渺茫,她感到寂寞清冷。“门掩苧萝”即“苧萝掩门”、“苧萝”山名,在浙江诸暨县南,相传是西施出生地。“空把灵犀抱”,“灵犀”为传说中的神兽,角中有白纹,感应灵敏,故曰灵犀。李商隐诗: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这是说她空怀着心心相印的痴情,愿望难以实现。下边进一步写她的愁思。“拣尽寒枝,压残金线,幽怨寄怀香草。” “拣尽寒枝”语出苏轼词“拣尽寒枝不肯栖” (《卜算子》),以孤雁为喻写她坚贞专一的品德,“压残金线”语本秦韬玉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贫女》),借以写她对青春年华虚度的伤感,并暗示她清贫的外境,与“门掩苧萝”相应。这些都是由爱情受阻引来的“幽”怨。“寄怀香草”,托香草以抒怀,即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曲。这里遥应上片“忽来灯下句”,结束对女主人公的描写。至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词中女子是一位娇美而有才华,出身清贫的女士,她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由于某种原因难以实现其目的,只好以诗转达她的幽怨。这种具体而微的设想,表现作者极度爱慕和深切思念。以下由虚入实,抒写作者的心情。“频展乌丝断离肠,奈何欲唤青天老”! “乌丝”,即乌丝阑,李肇《国史补》卷下: “宋亳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这里借指她寄来的诗笺。“青天老”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作者频频展读她寄的诗笺,离别的愁肠寸断,徒唤奈何,青天将为之衰老。较之“天妒人娇”的呼吁力度更大。“而今情绪,凭谁问取分晓。”这是说,现在万千思绪,请谁去把事情问个明白呢?写作者无可奈何,言外之意无穷难尽。

这首词有两个主要的特点: 一是构思精巧。它构思题材,从整体入手,打破上下片的界限。全词三个部分。开始写“遗诗”的背景及读诗的感受。中间设想女主人公的情状,上片着重写她孤处的凄凉寂寞;下片着重写她品德的专执坚贞。采用多角度多侧面描写,极有层次。结尾写作者无可奈何的痛苦心境。三个部分,由“灯下句”转入对女主人公的描写,从实到虚。“幽怨寄怀香草”应“灯下句”,结束对她的设想,呼应灵活。“频展乌丝”,又扣“寄怀香草”,由虚入实。虚实转换,衔接紧密,是作者构思精巧处。二是作者善于用凝炼的词语描绘事物,“鸾羞觅渡,鹊懒填桥”、“遥知堪瘦倚阑腰”,“病因影起,香随梦销”、“门掩苧萝”等,轻灵尖新,言外之意丰富,能开拓读者的审美联想,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浓缩美。这些特点,梅溪词中是常见的。作者此词选调并用其韵,可见受梅溪的影响较深。与梅溪《换巢鸾凤》相比,内容相近,虚实处理不同。其情趣及思想深度,显然有超越梅溪原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