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江城子》原文赏析

《高启·江城子》原文赏析

芙蓉裙衩最宜秋。柳边头,自撑舟。一道眼波,斜共晚波流。蓦地逢人回首笑,不识恨,却知羞。

夕阳犹在水西楼。漫归休,欲相留。教唱弯弯,月子照湖舟。不怕鸳鸯惊起了,怕江上,有人愁。

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此芙蓉指莲花,裳为裙,古代男女皆服裙,屈原集芙蓉以为裳,象征自己芳华高洁的品质。此处芙蓉裙衩则是指身着绣有芙蓉的裙衩的女子。初秋时分,水中的芙蓉正盛开着,与女子裙衩上绣着的芙蓉交相辉映,真是美极了。究竟美在何处,是绣着芙蓉的裙衩最宜秋,还是身着芙蓉裙衩的女子最宜秋呢?这或许是分辨不清的。在作者眼中,秋色、芙蓉、女子三者已是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江芙蓉图。图中的主角是谁?无疑是身着芙蓉裙衩的女子,图中一切的美都是由于她的激发而产生的。在岸边柳荫下,她独自把篙,撑着一叶小舟。她是在采莲?还是在等待渡客?作者没有写,作者完全被她的眼光吸引住了,“一道眼波,斜共晚波流”,她的眼光是流动的,又是倾斜的。为什么倾斜呢? 当然是娇羞的缘故。青春正萌的少女不但羞见生人,即使看见荷花、水光、云影也都会产生羞涩之情,大约是怕它们偷窥自己的娇态吧! 这时一抹斜照正投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眼波与水波交辉。人来了,女子蓦地回眸一笑,可以想象这时她的眼波愈益地流动了。

作者这首词的标题是“舟妇”。上片即写其所见的舟中女子之美,下片便写作者心中的遐念了。“夕阳犹在水西楼。慢归休,欲相留。”瞧,夕阳虽已偏西,但还在那水边的楼台之上,时间并不太迟呀! 这女子不会匆匆地就归去吧,我能借故挽留她吗?如果能留她下来,在一江秋月的夜晚,听她唱一曲“月儿弯弯照湖州”,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享受呀! 歌声飘入湖中,或许还会惊起夜宿的鸳鸯,但那有什么可顾虑的呢?顾虑的倒是江上有人听了这歌声不免引起缠绵的愁思了。下片纯然是作者想象之词,也可以说是换了一种手法来写舟中女子之美。总之,此词上片实写,下片虚拟;上片直写女子之美,下片从观者的倾倒中予以烘托,从而创造出十分美丽动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