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知命弟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馀生今已矣。
这首词是黄庭坚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在黔州(四川彭水)所作。知命是黄庭坚之弟,名叔达。据任渊《山谷诗集注·目录》附《年谱》,黄庭坚于绍圣元年十二月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绍圣二年四月到达黔州,寓开元寺。庭坚赴贬所,未能携家来,其家时寓芜湖。同年秋,其弟知命自芜湖登舟,携一妾、一子及庭坚之子相及其生母溯江而上,于绍圣三年五月六日到黔州。此后数年中,知命一直在贬所陪伴庭坚,兄弟间友爱甚笃。这首词是知命初到黔州时庭坚所作,充分抒写了兄弟间患难相依的天伦笃厚之情。
开头两句是说知命万里远来,行路艰难。《方舆胜览》:“豫章之地为吴头楚尾。”豫章,今江西,春秋时为吴国之西界,楚国之东界,故称为吴头楚尾。知命自芜湖登舟,溯江西行,正是经历了吴头楚尾之地。下边两句写兄弟患难中相聚的惊喜之情。“相看如梦寐”,用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下半阕起二句用了两个典故。上句用《史记·李将军列传》。这篇传赞中引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称赞李广诚信著于中而自然形于外。黄庭坚借用此语称赞其弟知命。下句用孔稚珪《北山移文》。文中有“钟山之英,草堂之灵”及“诱我松桂,欺我云壑”之语。此文原意是讥讽周颙的。“周颙昔经在蜀,以蜀草堂寺林壑可怀,乃于钟岭雷次宗学馆立寺,因名草堂”(《文选·北山移文》李善注引梁简文帝《草堂传》),周颙曾隐居于此,后来他又出来做官,所以孔稚珪作文以讥之。黄庭坚此处只是借用其中辞句,以“草堂”拟所居之开元寺,以“松桂”喻环境荒寂,与《北山移文》原意无关。古人诗词中对典故常是灵活运用,不可拘泥求之。以“草堂松桂”对“成蹊桃李”,对偶工整,很有文采,这也是作词的一种艺术手法。最后二句是对远谪的慨叹,是年黄庭坚五十二岁,故曰“馀生今已矣”。此词以放笔为直干之法抒写天伦情谊,质朴浑厚,在宋人词中还是少见的。
黄庭坚是北宋诗的大家,造诣很高,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也能填词。但论者毁誉不同。黄庭坚在文学艺术上是具有很高天才的,而又是卓然自立,不肯随人后的。他作诗时,态度郑重,精心结撰,而填词则不然,仅视为余事,因此不免有“亵诨”、“鄙俚”之语,且有“倔强”、“太生硬”处,但其佳者则是“妙脱蹊径,迥出慧心”(详拙著《灵谿词说·论黄庭坚词》,载《四川大学学报》1984年第三期)。从这首《谒金门》词,也可以看出黄庭坚词的特点,他能将其作诗遒劲的笔法运化于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