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唐·金昌绪》原文与赏析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这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诗中反映了思妇渴望与丈夫团聚的心情。

诗的起句突兀:“打起黄莺儿”。黄莺是一种令人喜爱的鸟,本是春天的美好事物,但女主人为什么要把黄莺赶跑呢?这就形成了悬念。次句点明了“打起”的原因:“莫教枝上啼”。原来是她不愿让黄莺在枝头啼鸣,但是这一句还是没有解释事情的原委。黄莺的鸣啭是婉转浏亮、悦耳动听的,女主人干吗不让那美丽可爱的黄莺儿在春天的早晨歌唱呢?这就形成了新的悬念。这一联写的是假想的动作,是女主人的心理活动:想把黄莺赶跑。但我们好象可从中看到她被吵醒后,气急恼怒的神态。这种迁怒于物的方式,我们在唐人李端的《闺情》诗中亦可见到,“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诗歌第三句紧接着作了解释:“啼时惊妾梦”。原来是黄莺儿的叫声惊醒了她的美梦。黄莺啼晓,说明本是应该梦醒起床的时分了,但女主人为什么还要沉浸在梦境中呢?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梦呢?最后一句用画龙点睛的方式作了彻底的交代;“不得到辽西”。原来这个梦不是寻常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去会见那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梦。“辽西”指辽河西部一带。唐朝曾东征高丽,在那里驻扎了重兵。丈夫远戍辽西,音讯难通,思妇唯一的希望只是枕上的片刻春梦,在梦中与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叙衷曲。诗歌至此,才点出“春怨”题旨,令人恍然大悟。

诗歌刻画的是思妇复杂的心理活动,诗人没有正面描绘思妇愁苦不已的形象,也没有直接抒写思妇对生离死别之命运的怨恨,只是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写她希望在梦中与丈夫相会。试想,现实生活把她与丈夫活活拆散,天涯遥遥,只有在梦中才可以打破这种空间的阻隔,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幸福。但偏偏这些许的愿望也不得实现,不知趣的黄莺又来把她闹醒,这岂不令人可恼生恨。诗表面上写思妇的这种单纯痴稚,怨怒黄莺,好象思妇与丈夫不能相会全是黄莺的过错。但实际上人们自然知道,思妇怨的真正对象应是拆散他们夫妇生活的战争,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这才是此诗意义的真正所在。

诗贵含蓄。此诗题为“春怨”,诗中却无一怨字,而是通过“打起黄莺儿”的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一气呵成,意脉贯通,采用倒叙手法,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尽曲折之妙,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