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金缕衣》原文与翻译、赏析

诗词·散曲《金缕衣》原文与翻译、赏析

[唐]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①本篇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是中唐时代流行的一首歌辞。据说当时名歌伎杜秋娘即擅唱此曲。金缕衣,饰以缕金的衣服。

〔分析〕

唐宪宗元和年间,金陵歌女杜秋娘,以一阕《金缕曲》名闻遐迩。当时的镇海节度使李锜,曾以一千万钱的极高代价,娶杜秋娘为他的侍妾,经常令她在酒宴盛会之中演唱此曲。歌以诗名,诗以歌行,《金缕曲》成了流传千载的名诗。

诗歌的魅力在于激动人心。那么,《金缕曲》是以什么来引发众多心灵的共鸣呢? 说来也怪,只是一句老生常谈:珍惜青春。这是由于,青春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仅是一个短暂的美好时光。如果错过了它,时光永远不会倒流,只能徒呼负负了。

珍惜青春的格言古已有之。诸如古诗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语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都能令人深省。但《金缕曲》因运用了回环复沓、反复对比,以及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艺术的感染力更为强烈,大有余音在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诗歌一开始就一再重复地叮咛着人们:必须珍惜青春,必须珍惜青春。但在重复之中,又有明显的变化:一为“莫惜”,一为“惜取”。强烈的对比,起着十分醒目的映衬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价值千金的稀世珍宝才是足以值得珍惜的;而普遍存在于世上的东西,那是无须珍惜的。然而,这两句诗恰恰完全不同于常情。“莫惜”的是稀世之珍的“金缕衣”,“惜取”的却是人人都有的“少年时”(古人以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这段年龄为“少年”,相当于现在的“青年”)。强烈的反差,犹如当头棒喝,令人赫然醒悟:青春不再,世上任何珍宝都无法换回它,怎能不加爱惜!

“花开(一本作“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又是一组强烈的对比。“有花”时如果不发挥它姹紫嫣红的美好功能,“无花”时要想找它也找不到了。这里的“直”是一个虚词,它和“但”、“独”是一个意思,意为“只是”、“只要”、“只管”。所以,“直须”就是“一定要”的意思,语气之重,语气之直,语气之恳切,与“莫待”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在谆谆教导世人:青春不再,切莫辜负。用心之良苦,读后自知。

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这又是本诗能够强烈吸引读者的一大艺术特点。前两句是直截了当的告诫,属于“赋”的范畴。后两句既是在打比方,属于“比”的范畴;又是环境的衬托和氛围的渲染,属于“兴”的范畴。一般诗歌的作法,往往“借物起兴”,把比兴的事物放在前面。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写比兴,再赋正文。这首一反常规,把比兴放在诗的最后部分,令人反复体会,读来确是回味无穷。而且,又是用鲜花来反复进行描绘,更使人陶醉在美的艺术享受之中。

在艺术享受的美感中,领悟切莫辜负青春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诗歌“风、观、群、怨”的艺术功能。这大概是这首诗歌久传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