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登大雷岸与妹书》鉴赏

古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1),加秋潦浩汗(2),山溪猥至(3),渡泝无边(4),险径游历。栈石星饭(5),结荷水宿(6)。旅客贫辛,波路壮阔(7),始以今日食时(8),仅及大雷(9)。涂登千里(10),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11),凭观川陆,遨神清渚(12),流睇方曛(13);东顾五洲之隔(14),西眺九派之分(15);窥地门之绝景(16),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17),隐心者久矣(18)!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19),含霞饮景(20),参差代雄,凌跨长陇(21),前后相属(22),带天有匝(23),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24),亡端靡际(25)。寒蓬夕卷,古树云平(26)。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27),湖脉通连,苧蒿攸积(28),菰芦所繁(29)。栖波之鸟(30),水化之虫(31),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32), 纷其中(33)。 西则回江永指(34), 长波天合, 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35)。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36),终为野尘(37),而是注集(38),长写不测(39),修灵浩荡(40),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41),峰与辰汉相接(42)。上常积云霞,雕锦缛(43)。若华夕曜(44),岩泽气通(45),传明散彩,赫似绛天(46)。左右青霭(47),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48),镇控湘汉者也。

若潨洞所积(49),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50),涌澓之所宕涤(51),则上穷荻浦(52),下至狶洲(53),南薄燕��, 北极雷淀(54), 削长埤短(55), 可数百里。 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56)。弱草朱靡(57),洪涟陇蹙(58)。散涣长惊(59),电透箭疾(60)。穹溘崩聚(61),坻飞岭覆(62)。回沫冠山(63),奔涛空谷, 碪石为之摧碎(64), 碕岸为之��落(65)。 仰视大火(66),俯听波声,愁魄胁息(67),心惊慓矣(68)!

至于繁化殊育(69),诡质怪章(70),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71),豚首(72)、象鼻、芒须、针尾之族(73),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74),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75),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76)

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77),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78),下弦内外(79),望达所届。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80),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塗草蹙(81),辞意不周。

〔注释〕 (1)全行日少: 整天赶路的日子少。(2)秋潦: 秋雨。浩汗: 水阔大的样子。(3)猥: 多。(4)沂: 同“溯”,逆流而行。(5)栈石: 栈道,在山岩的绝险处,用木板架起的道路。星饭: 在星光下露天生活。(6)结: 联结,引申作“傍靠”解。荷: 荷边,水边。(7)波路: 水路。(8)食时: 吃午饭的时候。(9)大雷: 在今安徽省望江县。(10)涂: 通“途”。登: 行进。(11)顿: 与“屯”通,谓止歇。(12)遨神: 神游。清渚: 水中清明的小洲。(13)流睇: 放眼。方曛: 正是黄昏时间。(14)五洲: 指大雷岸一带的江中沙洲。(15)九派: 长江于浔阳分为九股支流。(16)地门: 泛指地势险要处。(17)长图大念: 远大的志向。(18)隐心:动心。隐: 思考。(19)负气: 争气。(20)饮景: 吸引日光。(21)长陇: 长大的坡坂。(22)相属: 相连。(23)匝: 绕一周。(24)砥原: 象磨刀石一样的平原。隰(xi): 低地。(25)亡端: 找不到头。靡际:望不到边际。(26)云平: 高耸入云。(27)陂: 水泽。演: 地下水脉。(28)苧(zhu): 麻。攸: 所。(29)菰: 菱白。(30)栖波之鸟: 水鸟。(31)水化之虫: 鱼。(32)聒(gua): 闹声。(33)纷: 杂多。牣: 充满。(34)回江: 曲折的江水。指: 指向。(35)舳: 船尾。舻: 船头。(36)八表: 八方之外。(37)野尘: 田野中的浮气和飞尘。(38)注集: 灌注汇集。(39)写: 通“泻”。(40)修: 远。灵: 神。此指河神。以河神代河流。(41)基: 山脚。(42)辰: 星辰。汉: 银河。(43)缛: 花样繁多的采饰。(44)若华: 若木之华,指霞光。(45)岩泽气通: 山川之间,雾气相通。(46)赫: 火红。(47)霭: 云气。(48)神居: 神仙的居处。帝郊: 天帝所在地。(49)潨(cong): 小水流入大水。洞: 水流很快。(50)鼓怒: 疾风鼓起怒浪。豗(hui) 击: 相击。(51)澓 (fu): 回流。宕: 同“荡”。宕涤: 冲刷。(52)荻浦: 长满芦苇的水边。(53)狶(xi): 通“潴”, 水汇集处。 (54)薄: 逼近。 燕��: 地名。 极:至。雷淀: 地名。(55)埤(pi): 增补。(56)华鼎: 指喷溅的水珠。涾(ta): 溢。(57)弱草: 小草。朱: 草茎。(58)洪涟: 洪波。陇: 丘陇。蹙: 迫。(59)涣: 盛大的水。(60)透、疾: 均指水流快。(61)穹:高岸。溘(ke): 逝。崩: 崩溃的山石。(62)坻(chi): 水中高地。 覆: 翻。 (63)冠: 盖满。 (64)碪(zhen)石: 砧石,即河边��衣石。 (65)碕岸: 曲岸。 ��(ji):碎。 (66)大火: 星名, 即心宿, 火星。(67)愁魄: 身躯战慄。胁息: 屏住呼吸。(68)慓(piao): 急疾。(69)繁化殊育: 繁殖生长的各种生物。(70)诡: 变异。质: 躯。章: 外表。(71)江鹅: 水鸥。海鸭: 似鸭而有斑白纹,亦名文鸭。鱼鲛: 沙鱼。(72)豚首: 海豚。(73)象鼻: 建同鱼。芒须: 锋利的虾须。针尾: 指鲛类。族: 族类。(74)石蟹: 生在石穴中的蟹。土蚌: 蚌类。燕箕: 鱼名。之俦: 之类。(75)折甲: 鳖。曲牙: 海兽。逆鳞: 蜃蛟。返舌: 虾蟆。(76)吹涝: 吹动大波浪。翮(he): 乌的羽根。(77)樵苏: 樵夫。(78)夜戒前路: 夜间不能赶路。(79)下弦: 夏历每月二十二、三日,月缺一半。(80)夙夜: 早晚。戒护: 小心保重。(81)草蹙:仓促。

〔鉴赏〕鲍照是刘宋时代一位才华横溢、卓然不群的杰出诗人。他出身贫贱,但从小胸怀壮志,不仅勤攻文学,而且也崇尚武略,很想做一番事业。由于南朝是一个门阀森严的社会,鲍照受尽了歧视与排挤,抱负始终不得施展,仅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后为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因此又称“鲍参军”。后来子顼谋反失败被赐死。鲍照当时在荆州,竟枉死于乱军之中。为了谋求出路,鲍照早年曾向被称为“宗室之表”的临川王刘义庆献过诗。刘义庆赏识鲍照的才华,赐帛二十匹,并提拔他作国侍郎。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四月,刘义庆出镇江州。同年秋天,鲍照从建康(今南京)赴江州(今江西九江)就职,途中登上大雷岸,远眺四野,即景抒情,挥毫写下了《登大雷岸与妹书》。当时鲍照才二十六岁,正年轻气盛,对前程充满了幻想与自信。但人微职卑的经历,使他对仕途的艰辛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与认识。鲍照的妹妹鲍令晖是一位才女。在这封信中,鲍照以生花妙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途中所见景物的神奇风貌,使一封普通的家书,成了南朝山水文学中的一篇奇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叙述离家远游,备尝旅途艰辛的情形。这是鲍照第一次离家远游,虽说是去江州就职的,但对妹妹却依依不舍。旅途的艰辛劳顿,更增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寒雨”、“严霜”、“悲风”不只点明这次启程时在秋季,而且通过这些具体的萧瑟景物表现了他初次离家的愁思。但第一段并不是借景抒情的,它只是全文的一个楔子。鲍照从建康出发,沿长江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到大雷岸已“塗登千里,日逾十晨”。千里之行,十日所见,才是鲍照要告诉妹妹的主要内容。第一段叙述的“旅客贫辛,波路壮阔”,也就为下一步展开壮丽的长江风光作好了张本。

从“向因涉顿”到“吹涝弄翮”为第二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鲍照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登上大雷岸所见的景物。高山巨川,云烟鱼虫,尽收笔底,构成了一幅雄伟挺拔而又幽峭秀美的画图。鲍照在描绘这些景物时,不禁涂上了自己的感情色彩,使这一帧壮美的山河长轴,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这一段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没有对山川景物作具体的描写,而是以提顿蓄势的笔法,极其凝练的文字,回顾了来路。重要的是最后一句: “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鲍照虽然出身低微,处处受人压抑,但他并不甘心寂寞,有着强烈的施展抱负的渴望。在他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述志时,就有人因为他地位卑微而加以劝止。鲍照勃然大怒道: “大丈夫岂可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刘义庆对他的赏识,使他获得了一次实现壮志的机会。因此,赴任途中,鲍照旷观川陆,周流绝景,便觉得天广地阔,一腔久藏心中的壮志豪情,不禁喷薄而出。这种慷慨激昂、高亢奔放的感情,也就构成了整篇文章描绘山川景物的基调。如果说第一层是千里长轴的一个远景,那么以下三个层次则是中景或近景了。镜头慢慢推近,从不同角度摄下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第二层次就是一幅风格雄奇、气势宏伟的长江风光图: 鲍照从南、东、北、西四个方向分别描写了途中所见的高山、平原、湖泽、江河。南边的“积山万状”,是说重叠的山峦,千姿百态,峥嵘奇特。群峰“负气争高”是拟人化的写法。因为鲍照的壮志豪情在胸中激荡,所以在他看来,群峰也有了生命,也能使气竞胜,试比高低。“含霞饮景” ,凡高峻的山峰映照在云霞阳光中的,便称为雄长。“参差代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峰交替逞雄称霸。这二句也是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出了重峦叠嶂在紫霞白云间明灭莫测的景象。在这一节里,鲍照赋予高山峻岭以飞动的气势,它们充塞于天地之间,而又怒起竞胜,向你迎面扑来,这是何等的威武雄壮啊! 写东面的平原与北面的湖泽,则是用白描手法。鲍照以寥寥几笔淡墨,勾出了一川秋野的广袤,特别点染了暮色降临时的肃杀与静谧。这恰与下面湖泽中的热闹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北则陂池潜演”这一节,写法虽然也是白描,但在意境上却与上面平原一节迥然不同。“寒蓬夕卷,古树云平”突出的是秋野的萧条空疏,而“苧蒿攸积,菰芦所繁”突出的是湖泽的繁盛茂密; “旋风四起” “静听无闻”突出的是原野的沉寂宁静,而“号噪惊聒,纷牣其中”突出的是湖泽的喧嚣嘈杂; “思鸟群归” “极视不见”的视野是如此开阔,而“水化之虫” “强捕小”的观察又是如此细微。这种强烈的对比,构成了两幅各具风貌的画面,鲜明地表现了秋色中原野与湖泽的不同特色。“西则回江永指”的“指”同“诣”字,是往的意思。“修灵”就是神,这儿是指河神,出自《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一语。对着汹涌激荡的大江,鲍照兴起了古今人事代谢的感叹。临川王刘义庆欣赏他的才华,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受压抑的地位。“思尽波涛,悲满潭壑”正写出了他处处受人掣肘的痛苦。他借眼前“烟归八表,终为野尘”的自然景象,发泄了对世族豪门的不满与蔑视。鲍照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痛苦、迷惘与反抗,借着变幻无穷、奔腾而去的江水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从大雷岸远眺四方,高山、平原、湖泽、江河的方位是虚构的,并不是实际上的地理位置。但第三层次描绘的庐山,却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实景,它是那样绚丽、神奇: “上常积云霞,雕锦缛”中的“缛” ,《说文》解为: “繁采饰也”。“锦缛”是形容庐山云霞的鲜艳秾丽。这是平时的景色。但庐山的色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若华”即若木之花,语出《淮南子》,说的是霞光; 从“若华夕曜”句看,指的是晚霞。“传明散彩,赫似绛天”描写的就是晚霞放出的光亮与色彩,或赫或绛,赫是火红色,绛是深红色,两者还有细微的差别,反映了色彩层次的丰富与多变。“左右青霭,表里紫霄”的“青”与“紫”也造成色彩上的鲜明对照。而当暮色笼罩,庐山峰顶只剩下最后一缕“金光” 时,“半山以下,纯为黛色”。“黛色”,即深青色。一明一暗,对比是如此的强烈。鲍照的庐山图,是一幅水彩画。一座庐山就浸在绚丽的色彩中了。这色彩,是阳光给的,云霞给的,雾气给的,所以庐山不仅娇美鲜艳,风采斐然,而且在烟云夕照的变幻中气象万千,显示出它的雄伟壮丽,气概非凡。最末二句“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既是对庐山奇丽景象与雄武形势的赞美,也是对这一鲜明形象的高度概括,显得准确而有力。第二大段的最后一个层次只写一个“水”字,读来却叫人惊心动魄: “若潨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 ,一口气就写了四种不同的水流: 细流急疾地汇成巨川,山溪汩汩地喷射不息,疾风鼓起的水浪发怒似地相互撞击,汹涌曲折的江水激荡无前。这些水流虽有大小巨细之分,但都争先恐后地奔腾向前,锐不可挡: “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 北极雷淀” ,到达的地域, 如此广远。 “削长埤短,可数百里”是说,如果把这些从四面八方来的流水断长补短,合在一起,可有数百里方圆。你看,鲍照要任意剪裁流水,这想象是多么神奇!接着,他以更加峻峭飘忽的笔势,接连不断地拓开了一幅又一幅突兀奇险的画图。“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描写那翻腾咆哮的巨浪,上能滔天蔽日,下则侵吞万水千山,这是何等的壮观。“轻烟不流,华鼎振涾” ,这个比喻真是太别致了。接下去,鲍照加快了描写的节奏,几乎都是二句一景,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展现在我们眼前。“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是说洪波冲倒了岸边的细草,又向田陇逼近。“蹙”是逼迫的意思,生动地刻画出洪波凶猛的来势。“散涣长惊,电透箭疾”是说波浪突然崩碎飞散,如闪电快箭,令人惊叹。浪花之美,就在它的突如其来,瞬息万变。人受其“惊”,这一声惊叹包含着多少赞美! “穹溘崩聚,坻飞岭覆”二句是说一座座巨浪,一会儿抱成一团,一会儿又跌得粉碎,简直可以把河岸冲走,叫山岭倾覆。大河激浪的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就生动地体现在“坻飞岭覆”的画面之中。写“势”、写“力” ,容易流于空疏,而一“飞”一“复”之间,则把这“势”与“力”形象化了。“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碪石为之摧碎, 碕岸为之��落”四句是说,撞击退回的水沫盖满了山顶, 呼啸奔腾的波涛洗空了山谷。激浪撞来,把坚硬的山石与弯曲的河岸都冲击得粉碎。鲍照对惊涛骇浪的描写是层层推进的。上面写到“洪涟陇蹙”,是说洪波紧逼田陇,具有威胁性; 接着描写“坻飞岭覆”,说巨浪终于把河岸冲走了,使山岭倾覆了,但这样的描写还是从大处着墨的。 现在是“碪石为之摧碎, 碕岸为之��落” ,这“摧碎”、 “��落”显然比“飞”与“覆”的冲击力更加巨大,有力地突出了大江激浪恣肆汪洋的气势。鲍照以他雄健的笔力,摹绘了一幅幅变幻莫测的大江激浪图。我们读来,宛如身临其境,胜景过眼,应接不暇。这一节的最后四句“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是说: 遥望火星,侧耳江涛,不禁令人气息屏止,神魂战栗。鲍照之所以把“俯听波声”与“仰视大火”对联起来,是因为他描绘的惊涛骇浪,翻腾于天空与江面的整个空间,这种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不只使鲍照,也使读者都感到“胁息” “心惊”了。在这一节对“水”的描绘中,鲍照特别注意对名词与动词的锤炼。遣用名词,尤为丰富多采。比如,描写“波浪”,就铸造了“腾波”、“高浪” 、“洪涟”、“奔涛”等词,不仅极其凝练,而且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形容水浪动态的,如“坻飞岭覆”固然千锤百炼,颇具匠心,而象“鼓怒”、“触天”。“灌日”则更是吐奇脱俗,一鸣惊人。这里的动词描出了波浪挺举飙发、恢宏壮阔的气势,赋予波浪以鲜明的性格,表现了鲍照奇崛丰富的想象。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惊涛骇浪之后,鲍照突然把笔锋一转,悠然自得地描写起水中的鱼虫鸟兽。如果说惊涛骇浪令人气息屏止,那么这些水族珍奇实在叫人赏心悦目。“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这一节中,最引人兴味的是一口气列举的十六种奇禽异兽。这些水族,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有的实有其物,有的仅来自神话传说,有的还可能是鲍照信手拈来,临时起的名称。但就这些光怪陆离的名字而言,已经够人神往的了。“吹涝弄翮”这种悠然自得的神态更是惹人喜爱。山水文学不仅要“美”,而且要“奇”,才能富有魅力。对水族珍奇的描绘,真为整幅汹涌澎湃的水景画图增添了别一番闲逸优雅的情趣。

至此,鲍照戛然而止,把泼墨长江风光的饱笔轻轻提起。然后,淡淡地点染了几笔眼前的景色,托孤鹤游鸿给妹妹寄出了无限的情思: 即全文的第三大段。此段又分为二个层次。第一节,开头六小句中“夕景”、“晓雾”、“孤鹤”、“游鸿” 、“樵苏”、“舟子”的艺术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枯寂疏萧的画面。鲍照移情于景,写得楚楚动人。尤其是一“啸”、一“吟”、一“叹”、一“泣” ,声微情哀,传响在夜深人静时候,更增添了森冷悲凉的气氛。这一段的第二层次表达了鲍照对妹妹的关怀与爱护,这一节抒写兄妹之情,真是娓娓动人。鲍照为人一向粗率豪放。但信中对妹妹的声声叮嘱,却是如此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看来,慷慨激昂之士也不乏绵绵柔肠,脉脉温情。陈祚明说鲍照“既怀雄浑之姿,复挟沈挚之性”,正道中了鲍照的性格特征。

《登大雷岸与妹书》艺术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文感情雄肆奔放,想象瑰丽奇特,泼墨淋漓尽致。杜甫曾以“俊逸鲍参军”的诗句来比赞李白,可见潇洒自如、俊峭飘逸是鲍照李白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共同的艺术风格。鲍照从不拘泥于山川景物的准确方位,而是凭借想象的力量,描绘了一幅不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长江风光图。他能一会儿雄视“凌跨长陇”,一会儿细察“水化之虫”,一会儿远眺庐山的“金光”,一会儿近观碪石的“摧碎”。笔之所至,着墨饱酣,挥洒随意。鲍照丰富多采的想象是对现实景物的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因而,具有惊人的魅力。比如,他手握彩笔,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庐山淡妆浓抹; 他拿起剪刀,要为奔腾汇聚的水流断长补短;他把“轻烟不流”的江面,比作一尊沸腾的金鼎。这些奇峭的想象,为全文增添了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敖器之说鲍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赞赏的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鲍照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他不仅善于发现并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美,更擅长于创造并表现这种美。山水文学的美学要求,不是机械的“模景”,而是进行艺术的再创造。鲍照把长江沿途的山川景物,完全置于自己的感受之中,体物写貌,不仅力求形似,更着意追求神肖。他赋予山川景物以灵魂,使它们成为有生命、有活力、有感情、有个性的艺术形象。鲍照自己负才任气,慷慨激昂,所以他笔下的高山才能“负气争高” “参差代雄”。当他自己的感情洪流与奔腾无前的大江合流时,大江才会“鼓怒豗击”,“吞吐百川”。鲍照心境中的庐山,更象一位才貌出众的侠女,不仅有飘飘欲仙的妩媚姿色,还有镇控湘汉的神奇威力。我们侧身于这些性格鲜明、神态逼真的山水形象之中,遨游经过鲍照艺术再创造的长江风光图,怎会不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呢。在《登大雷岸与妹书》中,鲍照以如此激越奔放的感情,峻健惊挺的笔势,饱蘸浓墨重彩,点染云烟,着意山水,酣畅淋漓地极尽自然景物的雄姿妍态,这在当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吴汝纶在评论这篇佳作时说: “奇崛惊绝,前无此体,明远创为之。”正确地指出了鲍照对我国山水文学发展的创造性贡献。因此,《登大雷岸与妹书》并不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它实在是一篇在我国山水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