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病梅馆记》鉴赏

古文·病梅馆记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1),苏州之邓尉(2),杭州之西溪(3),皆产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4),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5),以绳天下之梅也(6)。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7)、删密、锄正(8),以夭梅(9)、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10),能以其智力为也(11)。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12),明告鬻梅者: 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13); 锄其直,遏其生气(14),以求重价(15),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16)!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17),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18)。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19)。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20),辟病梅之馆以贮之(21)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2)!

〔注释〕(1)江宁: 清代江宁府,今南京市。龙蟠: 龙蟠里,在南京清凉山下。(2)邓尉: 山名,在苏州西南,传说汉代有个叫邓尉的曾隐居于此,故得名。(3)西溪: 杭州市灵隐山西北。(4)欹(qi):横斜。(5)诏: 告。(6)绳:衡量。(7)斫(zhuo): 砍。(8)锄: 铲除。(9)夭: 指残害。(10)蠢蠢: 愚昧无知。蠢蠢求钱之民:这里指梅农。(11)为:办到。(12)孤癖: 奇特的嗜好。隐: 心理,隐情。(13)稚枝: 幼枝。(14)遏: 阻止,妨害。(15)重价: 高价。(16)烈: 酷暴。(17)纵之:解放它,让它自由地生长。(18)解其棕(zong)缚: 解除在它身上的棕绳束缚。(19)复之全之: 恢复它自然的形态,保全它的生机。(20)诟厉:辱骂,斥责,憎恶。(21)辟: 开设。(22)穷: 竭尽。

〔鉴赏〕《病梅馆记》又题《疗梅说》,是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它写江南梅树因受人工的束缚而变为病态畸形,借以控诉封建统治者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的罪恶。它写辟病梅馆疗救病梅,借以抒发解放人才和个性自由的理想。

文章开头点出三个著名的产梅胜地:一是“江宁之龙蟠”; 二是“苏州之邓尉”; 三是“杭州之西溪”。三地“皆产梅”,至于是什么样的梅花,这里暂且不作交代,留到下面再说。这句是作一个引子,由“梅”引出 “病梅”。

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

这一段转述有人对梅花的一种审美标准,就是以弯曲稀疏的样子为美,以挺直繁密的形态为丑,一句话就是颂扬梅花的病态美,而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这种人既然以病态为美,就必然以这样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和改造梅花,于是梅花就不得不病了。这层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却隐伏在字里行间。“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六个短句排比而下,最后“固也”作一总结,句式骈散结合,在整齐中寓有变化。这一段先把颂扬病梅的论调摆出来,便于下文追究祸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天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这一段针对上述那种以病态的审美观欣赏梅花的谬论,尖锐地指出: 这种论调来自文人画士们,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真正用意,但不便公开明白地大声号召,让别人根据他们的标准来衡量天下的梅花。又不能使天下的老百姓为了赚钱,而按照他们的心意去改造梅花。“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指出梅花这种歪斜、稀疏、扭曲的所谓病态美,不是糊涂而想赚钱的普通老百姓所能动脑筋做出来的。言外之意是: 这都是文人画士们干的。这一段一共用了三个长句提顿蓄势,“未可”、“又不可”、“又非”三词,分别领起了三层意思,相承相转,一波三折,为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于是,下文便痛斥文人画士的祸害,竟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作者的愤慨和感叹是强烈而深长的。他痛恨文人画士把好端端的梅花弄成这般模样,又感叹迎合求利的小市民如法炮制,趋之若鹜。两下里一拍即合,双方各遂其愿,而遭殃的却是梅花。

如果说“文人画士”是罪魁祸首,培植和出卖病梅的商人,以及把文人画士的隐秘透露给商人的代言人,则是一伙为虎作伥的帮凶了。这里作者表面上是在说病梅的祸始者、宣扬者和炮制者,实际上,矛头指向扼杀人才、禁锢思想的清朝统治者和他们的大小奴才。用的是一种寓言式的隐喻手法,在抨击病态审美观的表面文章下,包孕着深刻而尖锐的社会政治内容。

从行文看,“斫其正,养其旁条” ,回应前文“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 “删其密,天其稚枝” ,回应前文“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锄其直,遏其生气” ,回应前文“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 前后相承,文脉细密。同时,这几个短句,隔句相对,蝉联而下,构成了一种摧残梅树的连续动作,生动地写出卖梅求利的商人投文人画士之所好,急忙下手,迫不及待的神态。“江、浙之梅皆病” ,则回应开头“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一句,慨叹产梅胜地的梅树,全都成为病梅了。“皆产梅” 和“梅皆病” 的两个“皆” 字,遥相呼应。语句十分沉痛,因此接下来的一句“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也就更显得悲愤满腔,痛恨不已。

下一段写作者痛慨于病梅,就多方购买,开辟病梅馆来收藏,发誓治好病梅,恢复它的天性。“泣之三日” ,是为病梅而哭,也是为天下受迫害和遭禁锢的人才一洒同情悲悼之泪。但是作者不是以一哭了之,而是哭过之后,立即付诸行动。“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几句一气呵成,节奏急促,写出作者忧心如焚,急于疗救病梅的心情。它与描写卖梅求利的商人“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 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那一段,正反相照,针锋相对。作者明白宣告: 自己“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就是甘愿受到这伙人的讥讽和辱骂,决心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方针是: “疗之,纵之,顺之” ,让它自然地生长; 作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 他的目标是:“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一定要恢复梅花的本来形态,保全它的天然生机。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作者的决心很大,“乃誓疗之”、“必复之全之”,一个“誓”字,一个“必”字,表示斩钉截铁,毫不动摇。这一段分作几层意思,逐次写来,显出治疗病梅的方针明确,措施得当,目标切实。文章也写得纵横奔放,一气贯注,有锐不可当的气势。

最后一段,文情一转,由决心治疗病梅,转发感慨,这就是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不能使江浙一带的所有病梅都得到疗救。为此作者说:唉! 怎么能够让我有充分的空闲和多余的土地,来广泛地收藏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光阴来从事疗救病梅的工作呢! 这个结尾,使人想到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那个不可能实现的宏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龚自珍的感叹,反映出封建末世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才遭到禁锢、扼杀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积重难返,依靠个别人的呼号和努力是无济于事的。作者在《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中指出:到了世道衰落的时候,一旦有才能的人出现,许多不才的人就来监督、扼杀他们,扼杀他们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使大家没有忧愤,没有思想,没有作为,没有廉耻,没有是非,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作者指出,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乱亦竟不远矣! ” 社会的动乱和变革也即将到来了。这些话很可以与这篇文章相互参照。作者目击衰世人情,满怀忧虑,面对万马齐喑的死寂局面,他曾经大声疾呼“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是反响很小。封建末世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已经不可挽回了。象龚自珍这样少数有识之士,虽然有志救世,却无力补天;因而他的慨叹,也必然带有无可奈何的悲凉色彩。

这篇文章,寓意深刻,感慨苍凉,具有龚自珍文风的鲜明特色。全文通过文人画士欣赏病梅,投其所好的人炮制病梅,以及作者疗治病梅等几层意思,反复映照,用笔曲折奇诡,跌宕有致; 结尾点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则透露了这篇短文的时代背景,哀音回荡,更见出作者思想的深沉清醒和行文的开合顿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