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诗碑·《于成龙〈壬戌仲春〉诗碑》(清·于成龙)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碑·《于成龙〈壬戌仲春〉诗碑》(清·于成龙)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京剧和晋剧《廉吏于成龙》等轮番上演且好评如潮。但人们还是想看看距今三百多年前这位清官的真实事迹。山西省平定县固关,保存着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成龙最后一次出关赴任留宿时,亲笔写下的《壬戌仲春》出固关诗碑,诗碑正文是一首七律:

行行复过井陉口,白发皤皤非旧颜。

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

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

四十年前经熟路,于今一别到三山[1]

落款刻有于成龙的号“于山老人识”,还刻有其姓名章“于成龙印”一方和字“北溟氏”一方。他对此诗留迹是十分慎重而认真的,姓名、字、号三印齐全。

这首诗是于成龙写自己宦途生涯的,并有惜别故土之情。首联写他一生在固关多次匆匆地“行行复过”,从年轻时进京赶考及至仕任如今已到“白发皤皤”之年,他到底在这固关进出往来走过多少年?尾联“四十年前经熟路”做了确切回答:已经40年了——即从他27岁开始上京赶考,到44岁任官,再到如今65岁再次外出为官,一直往来留宿固关,实在是“经熟路”,对山西故土这座固关也很有感情了。当他在固关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又将离去“到三山”新任两江总督。可是“于今一别”,真不比往常了,因毕竟已是“白发皤皤”夕阳余年。所以,这里用“一别”二字,道明了于成龙对这往来了“四十年”的固关故土的惜别之情。事实上,于成龙这“一别”就再没有归来,不足两年逝于任署。诗中的颌联和颈联,是写他累官知县、知府、按察使、巡抚等升迁宦途和任职所在地域,更写出了他为官悉心尽职的劳苦敬业和惜时勤政,显示了一位清官为国家为民族守职尽责和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于成龙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刚正廉洁的布衣高官。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记载:当于成龙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地方官员到他住所瞻仰遗容,见室内仅在床头放着个陈旧的竹容器,里面只有一件旧官袍,还有几只瓦罐,盛了一点粗米和盐制豆豉,此外一无所有。大臣们叹息道:“于公清苦天下第一也。”于成龙的“两袖清风,铁骨铮铮”,至今为人民所敬仰,也应该是当今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自古以来,我国从官方到民间,都用碑碣镌刻文字来述德、铭功、记事等以求永垂。以碑记人记史,补充了史书文献没有记载的许多真实史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康熙年间山西永宁(今离石市)的这位“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在1682年春离开故乡走出固关时留下的这面诗碑,简洁明快地记叙了他一生宦途缩影与别乡之情。此碑文既有文学和书艺价值,又是了解和研究清官于成龙的珍贵史料。

注释

[1]三山:在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因有三峰而得名。这里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