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原文|翻译|赏析

宋·王安石1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2,非终然也3,规有济焉尔4。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5,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6,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7,以直济佞者也。呜呼! “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8。”古今一也9

1王安石(1021-1084):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有《临川集》,以下两则均选自此集。2“贪人廉”三句:意为贪婪的人表现出清廉,淫邪的人表现出纯洁,奸诈的人表现出正直。佞(ning):能说会道,花言巧语。3终然:始终如此。4规有济:意为借助假象来达到目的。规:模仿。济:目的。5“王莽”四句:王莽在汉元帝时任大司马,当元帝授给他侯爵时他辞让不受;但后来派人在两个匣子上刻字,假说是汉高祖示意,皇位应传给王莽,终于篡位称帝。僭(jian):超越本分,封建时代下级冒用上级名义叫作“僭”。玺(xi):皇帝的印,代指皇位。6“晋王广”五句:晋王广即隋文帝次子杨广,他为了得到太子的名分,装作不爱声色,室内琴弦已断,琴上蒙满灰尘,因而得到隋文帝信任;但即帝位不久,便因沉溺声色而亡国。冢嗣,嫡长子,可做皇位继承人。管弦遏密:禁绝音乐而达到静谧。陪扆(yi):登皇位。丧邦:亡国。7“郑注”五句:郑注为唐文宗时高官,因建议杀掉宦官,得到君民信任,但最后遭宦官杀害。历代史书对郑注没有正确评价,王安石也受此影响,所以他说郑注是“以直济佞”者。开陈:陈述。治道:治国之道。翕(xi)然:和顺貌。致平:达到太平盛世。卒:最终。8“知人”二句:《尚书·皋陶》中语,意为能知人才算圣明,这是尧舜也难以做到的。帝,指尧舜。9一:同样。

【析点】 荆公的议论文向以见解精深,论述透辟,文笔犀利著称,其议论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本文以“知人”为题,专论知人之难;却不以论理为重,而以三个历史人物为例,用事实论证识别伪装着的两面派之不易,使读者的思路自然纳入作者的轨道,自然获得知人难的结论。为此,则结尾处引《尚书》,一句点题,自是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贪人廉,淫人治,佞人直”是作者对两面派特征的概括,“规有济”是对他们用心的揭露,由此而提出知人难的论点,这些至今值得我们借鉴,启示我们看人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此,不禁想到白居易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放言》)荆公此文或许也在这诗句里获取了一些创作灵感。不过,王安石本人也未能做到完全“知人”,他对郑注的认识就有偏颇。

文中贪、淫、佞三者并列,王莽、杨广、郑注三人并列,语言上使用较整齐的排比,使内容与语言达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