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遗事》原文|翻译|赏析

唐·罗隐2

越心未平而夫差有忧色3。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4,俾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5,以察四方之兵革焉6。一之日7,视之以伍员8,未三四级9,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10。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11:“四周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12,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13

明年,越入吴。

1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2罗隐(833-909):字昭谏。晚唐文学家,有《谗书》等。后人辑有《罗隐集》。3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和臣民常怀复仇之志。4旦:日。姑苏:指姑苏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5俾(bi):使。参政事者:指朝中大臣。6兵革:指军情。7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即农历十一月,为周历正月。8“视之”句:意为令伍员去视察筑台情况。伍员(yun):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兄为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9未三四级:意为台还没有筑到三四层。10嚭(pi):伯嚭,春秋时楚人,后为吴国太宰,善逢迎。代:代替伍员之职。11倡:宣扬。12亟:急,迫切。13用事:当权。

【析点】 夫差建姑苏台,本是为了观望百姓疾苦和四方战事。实际上,他根本听不进去伍员的直言谏诤,而是喜好逢迎,沉浸在奸佞伯嚭巧言编造的迷梦中:“四周畏王,百姓歌王”。伍员一针见血地斥责伯嚭只是一心向上爬,根本无暇顾及江山社稷、百姓疾苦。可吴王不辨忠奸,听信谗言,“赐员死,而嚭用事”,终致“明年,越入吴”。

作者罗隐生当晚唐动荡之时,一生怀才不遇,为文以讽刺为主,作品多为“抗争和愤激之谈”(鲁迅语)。这则短文,乃托古讽今,借吴王夫差之误国事,抨击晚唐腐败政治。行文中虽不曾点破,有识者却自可领悟。同时,故事本身若作为一则史鉴,意义更为深远。相传伍员临死前曾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国语·吴语》)又传他含冤死后,化为涛神,随钱塘潮往来,以观吴国被灭亡(事见(太平广记》卷291)。只可叹历代统治者中有多少无视“东门悬目”、钱塘怒涛,而重蹈吴王覆辙,以至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